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09月02日 星期五
农历 八月初七
不用刻意合群,有趣的人自然会相互吸引
-- 早安!--
十人九胃病,自古以来脾胃病都很常见。明末医家孙文胤有一句话:“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脾胃对五脏有很大的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营养五脏;脾胃受损,则气血亏乏,影响五脏。
胃痛,有时忍一忍,吃片药就过去了,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样真的可以吗?
胃病的临床表现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
中医认为胃痛多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素体脾虚等因素引起。
西医认为,胃痛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之分,常见的器质性疾病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胆石症并胆囊炎、心肌梗死等;功能性疾病导致胃痛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
中医如何看待胃病
中医认为,本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不通则痛;胃失所养,不荣则痛。
在中医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再分虚实施治:
属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谓通;
属于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
属于气滞者,理气即所谓通;
属于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
属于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
属于阴虚者,益胃养阴即所谓通;
属于阳虚者,温运脾阳即所谓通。
根据不同病机而采取相应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中医治疗胃病
中医治疗胃病,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实者多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者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为热证。一般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 寒邪克胃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 饮食伤胃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 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
➤ 湿热中阻
症状: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药:清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
➤ 胃阴亏耗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益胃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玉竹、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
科学调养,防止发病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和特色优势,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 饮食调养:在日常饮食中,饮食需清淡规律,三餐定时定量,每餐宜七分饱,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 情志调养:“怒伤肝、思伤脾”。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一个愉悦心情有益于脾胃功能的正常活动。
● 起居调养: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早睡早起。运动调养:经常锻炼身体,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 穴位按摩:按揉足三里、内关和中脘可以缓解胃痛症状,每次按压约5-10分钟可活血通络止痛。
● 腹部按摩:每晚睡觉之前,可以肚脐为圆心,以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0圈,长期坚持按摩腹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
最后,在胃痛急性发作时,建议你可以深呼吸、放松心情,找个温暖舒适的环境静卧,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胃脘部,喝适量温水,可快速有效缓解你的胃痛。
预防中药膳
对于平素脾胃虚弱的人更易湿邪困于体内,常表现为食欲不佳,上腹胀闷,嗳反,肢体乏力,口淡无味,大便稀溏等症状,舌质淡、脉细弱、脉沉细。
此时,我们建议煲党参淮山猪排骨汤,有健脾祛湿之效,可提高人体的食欲,增强免疫功能。
材料:党参20克、淮山药15克、红枣5个、猪排骨200克。
做法:把猪排骨洗干净斩成段,放入沸水里焯去血水,捞出用冷水冲洗干净,放入砂锅里,将山药去皮洗干净切成块状,洗净党参、红枣后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在锅中放入葱段、姜片、黄酒,先用大火烧沸,待汤煮开后,再用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
禁忌人群:胃阴亏虚者忌服。
健康早报名医推荐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一人一方,具体用方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请勿自行抓药自服,若您有脾胃等内科方面的不适也可到康美中医馆找脾胃消化科的张伦主任四诊合参进行诊断,需要挂号或在线咨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
▶ 简介: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消化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经典教研室教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人,师承首届全国名中医邱健行,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 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道息肉病、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旋菌感染、肝病,电子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 出诊时间:隔周周日下午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腹泻不用禁食
END
▍图片来源:soogif.com;pixaba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