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数日,东莞市沙田镇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遏制,初步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尽最大努力、用最短时间,“围住、捞干、扑灭”本土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干扰和经济社会影响的目标。

疫情持续近三年,在东莞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傅仕华却仍不敢放松,8月至今,从全市多家医院赶来支援的148名医护和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医护一道,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救治大战。
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楼内,从今年“02•24”疫情开始就启用的收治阳性病例的呼吸五区,一直没有停止过运转;随着病例不断增多,9月4日,呼吸六区也不得不再次启用,主要收治境外输入阳性病例。

“我们时刻准备着!”殷思纯说。作为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感染科主任、东莞市“最美医生”,他清晰地记得,今年早些时候,医院曾同时开放6个阳性病区、5个康复病区,以应对汹涌的疫情。
这是市第九人民医院的使命。成立至今刚满三年,一边建设一边应战,市第九人民医院始终处在东莞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的最前线,为守护东莞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历经多次大战大考,东莞医护从未后退。谈到8月下旬至今收治的病例,市第九人民医院分管医疗的徐汝洪副院长总结有“三多”:无症状和轻症的占绝大多数;有发热症状的患者较多,但CT检查肺部都没问题;家庭聚集病例较多。

治疗上,以中药汤药、汤剂为主,使中医药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医疗救治中;针对患儿,医护人员在床边教家长予患儿进行小儿捏脊、摩腹、拍背、揉按特定穴位,以增加患儿的抵抗能力,加速恢复。
“一般来说,阳性患者收治入院后,10天左右核酸检测就可转阴。”殷思纯说。

看似胜券在握,实则如履薄冰。前不久刚刚治愈出院的两名患者,是境外输入病例,其中之一是一名还不到50岁的女性,腹膜癌晚期;另一名是50多岁的男性,则被确诊肺癌晚期。这犹如两颗“炸弹”。
为了确保他们在医院治疗新冠的这段日子能平稳度过,市第九人民医院多次邀请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肿瘤科、心内科、消化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一起进行网络会诊,共同制定应急预案,做好万全准备。
“幸好他们顺利地转阴出院,我们也算是有惊无险!”殷思纯说。
一切都在向好。
9月14日,在呼吸五区坚守40天的何毅珺和团队迎来了轮休的日子。这是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何毅珺第一次担当病区主任的重任,她对团队给予她的信任和支持充满感激。
8月5日上午,正在出专家门诊的何毅珺接到通知:两个小时内前往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报到。市卫生健康局紧急点将,各医院迅速落实。

中午12时,市人民医院何毅珺、陈晓春、莫惠婷,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刘文艾,市妇幼保健院王燕利、王晓震、钟浩森、余晓静,市第九人民医院钟伟贤组成的医师队伍,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组成的护理队伍,集结完毕。

来不及午休,紧锣密鼓的培训、防护考核迅速展开。由于工作需要,病区调整,经过一夜的连续战斗,何毅珺、陈晓春带领团队顺利交接,工作进入正轨。
新收的第一个病人,是个新婚女性,检测出核酸阳性时才发现怀孕,下腹部疼痛,她焦虑紧张。立马安排急查各指标,B超医生进区,床边超声提示宫腔积液,给予黄体酮注射、叶酸口服、中药保胎等治疗。很快,病情平稳。
病房来了个小宝宝,填写病人资料时发现是他一周岁生日。人生第一个生日,却在定点医院度过。医生护士临时组成“剧团”,给孩子录制视频。祝福送到妈妈手里时,她激动得话不成句。
一名患者临退休去出差,不幸感染新冠,着急地哭了,说“自己一辈子做好事,老了怎么开始走背字了。”医生劝解“男人六十一朵花,区区病毒不怕它。”他被逗笑,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练起了八段锦、易筋经。
基础病多的83岁老人,从入院时焦虑不安到主动学打太极、和医护人员打招呼、聊家常;住院的2岁幼儿,护士24小时陪伴,出院时体重不减反增,妈妈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医患之间情深意长。

在呼吸六区,首次担任病区主任的市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钟剑波也已经坚守了15天,医护协作,干劲十足。在这里,在每个医护人员的心目中,忙碌是一种习惯,疲惫也成了习惯,习惯了这种状态,也就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