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每天营收6000万?郑大一附院年度财报的背后,连呼吸都是错的……

阅读数 1.1万 点赞数 0

 

 

导读

医院“日入6000万元”的“成绩单”,刺痛了他们!

 
来源:医脉通
作者:小脉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昨天,一则#亚洲最大医院成绩单#的消息冲上了社交平台热搜榜,成为不少网友热议的谈资。
 
事情起因于,被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在近日公开了其在2021 年的营收情况。
 
 
 
医院“日入6000万元”的“成绩单”,刺痛了他们
 
作为一家被戏称为“宇宙最大医院”的大型公立三甲医院,《2021年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决算公开》报表显示,郑大一附院在2021年收入合计218.78亿元,合计支出208.34亿元,年初结转和结余为9.27亿元,年末结转和结余10.56亿元。
 
 
郑大一附院的年度决算报表一经公开,立刻引发了很多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媒体计算,郑大一附院在2021年平均每天的营业收入近6000万元,并以此作为标题对此事进行报道。
 
 
“医院成绩单”“日营业收入近6000万元”类似的字眼,刺痛了很多网友,相关话题快速登上各平台热搜榜,引发了很多负面评论。
 
“什么时候开始医院的成绩单是营收而不是治愈了?”
“查一下多少黑钱在里面吧”
“晒这种东西都不觉得脸红吗”
“有什么好晒的,光荣吗?”
“这医院发财了啊”……
 
 
在一片声讨声中,甚至各行业领域的很多大V,也开始带节奏:
 
“这种所谓的成绩单,最好不要这么高调宣传。医院的成绩单应该是治愈了多少病例,救死扶伤了多少个病人,而不应该仅仅是收入了多少钱。”
 
在这些负面评论中,有不少网友已经开始在评论区讲述自己或亲人在医院是如何被医生“过度治疗”、“狠宰”的了,在他们的描述中,医院与医护人员简直就是没有人性的“吸血鬼”。
 
在一片“声讨”声中,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看法:“这不就是纯纯带节奏引战医患关系紧张吗,你倒是看看医院支出啊”“仔细看看,收入两百多亿,支出两百多亿,一增一减,结余10.56亿,其中9.8亿财政拨款,究竟是谁在带节奏?”“评论里是真的没上过学吗?医院设备维护支出很大的啊”“医院关门了就没有收入了,是不是就光荣了?”
 
 
 
一份财务年报的背后
 
据郑大一附院官网显示,目前,医院有河医、东院区、北院区和南院区4个院区,同时医院还拥有河南省口腔医院等14个院中院,在职职工1.4万余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郑大一附院2021年总床位突破了1.2万张。2012年,郑大一附院年门诊量346万人次,2018年达到776万人次。
 
有业内媒体曾在2017年做过一份《2017中国综合医院手术量排行榜》显示,郑大一附院以年25万台手术量高居榜首,是排名第二的华西医院的近2倍。而近几年,郑大一附院每年的手术量,更是高达30余万台,这也就意味着,郑大一附院平均每天要做800台手术,着实令人震惊。
 
2022年春节过后,仅2月7日一天时间,郑大一附院总门诊量达到4.2万人,有网友形容:“场面堪比春运!”而这样的就诊盛况,几乎每年春节后都在郑大一附院上演。
 
这一个个数字无不昭示着,郑大一附院业务量之大;同时,这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也意味着一个又一个患者的康复。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优质医疗资源太少,而民众的就医压力却很大,从而导致民众就医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极大。而河南优质医疗资源基本都集中在郑州,再加上郑大一附院这几年迅速扩张,在当地名气不小,多重因素叠加之下,使得郑大一附院几乎每天都人满为患。
 
而这巨大的就诊压力,最终都落在的一线医护人员身上。
 
时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苟建军在几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虽然规定每周五天半工作制,但各个科室基本上很少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医护人员)每天加班到晚上11 点都是家常便饭。”
 
难怪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反驳道:郑大一附院这么多医护人员,每天做这么多手术,救这么多人,不赚钱你们养医护人员吗?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郑大一附院2021年收入合计218.78亿元,平均到每天营收确实是近6000万,但是这仅仅是总收入的数据。按照媒体的这种计算方法,这一年的支出也合计有208.34亿元,如此算法,医院平均每天的支出也高达5800万元,这样一算的话该院每天的结余不超过300万元,这项的数据对一个省级医院来说其实并不过分。此前有统计显示,郑大一附院每天接诊人数在2-4万人之间,如果该院每天300万的结余平均到每个病人身上(取平均值日接待3万人),那么该院从每个病人身上“挣了”100块钱。而我们都知道,到这一级别医院看病的病人一般都不会是小问题,所以郑大一附院这样的营收比例完全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再者,从郑大一附院年报报表看,财政拨款也非常少,可见医院几乎是自力更生,日常运营费用比如1.4万人的工资福利,设备采购和更新,院区的维护等等都是自己赚取的,这样来看毛利率不算低了。在财政拨款如此少的情况下,医院有盈利,才有资金搞科研,才能提高医生待遇,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进步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无妄之灾!“只要他们想反,你连呼吸都是错的”

 
“日入6000万元”、“医院成绩单”,这两个标签,将郑大一附院的财务报表推上热搜,引发激烈争议。殊不知,这只是医院例行公布历年营收状况的财政报表。
 
2015年底,国家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三大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公立医院要建立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医院财务运行透明度。2018年底,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在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和所有地区推开。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定期公开医院相关财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谁也没想到,一个医院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公布的年度决算报表,却以这样的形式在网络上引发如此大的负面评论。
 
有些媒体把“决算单”冠以“成绩单”的名义再以“每天收入6000万”的标题进行炒作,这显然有夸大其词、恶意引导的嫌疑,让人忍不住问一句,这样的标题,是何居心?
 
近年来,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媒体为吸引公众眼球和寻求新闻效应,时常夸大、曲解医疗类新闻的报道。
 
前几年,复旦大学牵头的一项研究称,以媒体为首的六大责任主体加剧医患紧张。研究显示,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加剧、医患冲突频发的主要责任主体有6个,其责任大小排序依次为:各类媒体、医院、政府及相关部门、患者及家属、医护个人以及社会公众。其中,78.2% 的调查者认为各类媒体的责任最大。调查指出,媒体的夸张、不实报道是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冲突频发的主要原因,并建议对媒体夸张、不实新闻报道启动问责制。
 
这次郑大一附院的财报数据,再次让我们见识了媒体曲解对医患关系的恶劣影响。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在还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状况的前提下,就被某些以偏概全的标题带偏了。
 
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纠正,却遭到了大量网友的围攻,一位网友无奈的说道:
 
“其实只是个决算数据,是任何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要公布的事项之一。果真,你不公布吧,它说你不透明;你公布吧,它说你高调宣传。反正只要它想反你,你连呼吸都是错的。”
 
或许是被带偏,也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叫醒这些装睡的人。
 

 

 
责编|小脉  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转载自医脉通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