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医疗满意度从倒数到第一,深圳大鹏为何能“逆袭”?

阅读数 3.4万 点赞数 0

看深圳地图,有人说很像一只展翅腾飞的大鹏,鹏城也由此得名。

 

 

但是在深圳的版图上,真正的“大鹏”却位于翅膀的一角,远离市区。

 

这里的居民,看海、吃海鲜都很方便,旧时的渔民有句老话:

 

图源:张崇玲

 

但其余的事,大鹏人好像都“不占便宜”,尤其是看病就医。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东部,从深圳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大鹏南澳鹿嘴山庄,到深圳市中心区福田,距离超过70公里,开车要接近2个小时。

 

鹿嘴山庄,图源:严文婷

 

大鹏人真要得了急病、重病,该有多急?

 

 

 

8岁孩子车祸重伤

全靠大鹏的“逆袭”

 

 

今年初,深圳大鹏新区发生一起车祸,一个8岁的孩子重伤,南澳人民医院接诊后,立即通过绿色通道将孩子转诊到位于福田区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接诊18分钟内,深圳市二院完成了初步评估与检查,24分钟送达手术室,孩子成功获救。

 

这要归功于市、区联动的“大鹏模式”。

 

2017年6月,大鹏新区跨区域引进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组建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整合3家区级公立医院及其所辖21家社康机构,组建深圳市首家“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机构”三级联动的整合型医疗健康集团。

 

 

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大鹏模式”由此诞生,大鹏的“逆袭”就此开启。

 

五年前,大鹏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在全市排名靠后,得了大病、急危重症群众上哪看?这是很多大鹏居民要头痛的问题。

 

而在集团成立后,这些问题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五年来,大鹏各医院、社康的服务能力都大幅提升,全区的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连续多年稳居全市前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连续3年位列全市前三。

 

2021年,大鹏新区的医疗行业服务公众满意度更是位列全市第一。

 

2022年11月8日,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举行成立5周年总结大会。

 

 

 

双向转诊

“传帮带,真正把技术留在大鹏”

 

 

在深圳的“10+1”区中,大鹏新区的经济、人口规模都较小,优质医疗资源也相对短缺,3家区级医院均为一级综合医院或二级专科医院,社康力量薄弱。

 

 

早在2009年,深圳市二院就与南澳人民医院“携手”,建立专科联盟,初步探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这给市、区两级的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在此基础上,大鹏新区于2017年6月引进深圳市二院,牵头成立了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成为全市首个市、区共建的医疗健康集团。

 

在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分级诊疗转诊服务标准、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等12个方面,集团实施“一体化”管理。

 

 

集团制定了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将疑难杂症上转,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集团成立后至2021年,双向转诊病人共86607人次,其中社康机构及区级医院共上转74032人次,3家分院共下转9641人次;3家分院向深圳市二院上转1495人次,深圳市二院向3家分院下转1439人次。

 

除了转病人,也转专家、转技术。

 

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圳市二院长期派驻50余名专家定期下基层,并在分院累计建设27家专科名医工作室,通过“导师制”,对学员“一对一”传帮带。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院长聂国辉指出,自2019年起,集团在各分院推行名医“导师制”,导师和培养对象“一对一”配对,每名导师培养带教1-3名学员,通过传授、临床查房和教学查房、讲评、科研指导,真正把技术留在基层,真正把患者留在基层就诊。

 

 

 

 

医院变强

沉睡6年的“植物人”在大鹏醒来

 

 

张女士的丈夫,2012年8月进行脑肿瘤手术后,因并发症陷入昏迷状态。随后,张女士将丈夫转诊到南澳人民医院康复科植物人促醒病区。

 

“医生对我说,苏醒的几率很小,劝说我放弃,但我就是放不下这个心结,所以转诊到南澳。”

 

 

2019年4月15日,这名沉睡6年多的“植物人”在南澳人民医院康复科苏醒。经过医院进一步康复治疗,患者的PVS评分(持续植物状态评分量表评分)已从3分达到9分。

 

过去五年,大鹏新医疗健康集团根据3家区内分院的优势,进行了差异化规划——

 

  • 葵涌人民医院重点发展综合救治服务

     

  • 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重点发展儿童康复及妇幼健康服务

     

  • 南澳人民医院重点发展康复服务

 

 

在此基础上,不断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帮助分院“壮大”。

 

2018年,深圳市政府“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的首个儿童神经康复医学团队落户新区妇幼保健院,成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诊治与研究中心及王艺教授工作站。

 

 

在深圳市二院的推动下,南澳人民医院引进的哈佛医学院附属斯波尔丁康复医院海曼院士团队,参与起草了国家康复标准“功能障碍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协助打造全市首家复合型医养结合中心,其理念是“医养结合、医康结合、康养结合、健康管理与老年社区综合服务相结合”。

 

在2019年深圳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集团“领头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获得三级医院第一名,葵涌人民医院获得一级医院第一名、南澳人民医院获得二级专科医院第一名。

 

 

 

社康变“靓”

3家区域社康中心宽敞又明亮

 

 

“陈伯,血压又比上次高了些,药有没有定时吃啊?”

 

一大早,陈小姐一早就带着年近七旬的父亲来到大鹏新区三溪高源社康中心,深圳市二院主任医师杨俊芬主动向这个“老熟人”问诊。

 

“我爸患有高血压多年,现在社康就有从市里过来的专家,老人家年纪大行动不便,社康环境、服务都好,我们当然选择家门口问诊,不再跑市里了。”

 

 

“居民少跑腿、少生病,我们医生反而更安心。”聂国辉说。

 

集团成立以前,大鹏的社康机构发展较慢、运营效率较低,居民看病总得跑去市里。

 

2018年3月,集团成立了社管中心,对大鹏所有社康机构进行统一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社康医护人员在基本诊疗、公共卫生、慢病管理、中医药康复、家庭医生服务等领域的业务能力,社康服务全面“升级”。

 

 

2020年12月,葵涌办事处的区域社康中心——三溪高源社康中心揭牌,这也是大鹏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社康中心。

 

2021年,大鹏办事处的区域社康中心——王母社康中心升级改造完成。

 

2022年4月,南澳办事处的区域社康中心——新大社康中心搬迁改造后正式运营。

 

至此,大鹏新区3个办事处均拥有了功能齐全的区域社康中心,集团社康“1+N”管理模式全面铺开。这些社康中心宽敞明亮、服务内容丰富,还有深圳市二院专家定期出诊……

 

 

从2017年到2021年,大鹏新区社康机构的业务用房增长18.97%,门诊人次增长77.98%,全科医生数增长91.18%,大鹏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连续3年位列全市前三。

 

陈裕清医生入选国家级榜单“中国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2021年榜”(全国百强)。

 

2018年,一个由多学科团队组成的崭新样板——深圳市首家社区精神卫生管理服务机构在大鹏诞生。

 

由多学科团队组成的社区精卫服务小组,包括精神科医生、全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等,全方位提供服务。

 

这个小组的另一特点,是打造“专业服务+家庭管理”居家康复模式,小组成员深入社区,让患者及其家属都能得到个案化服务。

 

 

与2021年相比,2018年大鹏新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上升6.61%,面访率上升42.79%,不稳定患者转诊率达到100%,社区康复参与率上升13.85%。

 

“大鹏医改的目的不是做大医院,而是有效推动卫生与健康服务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聂国辉说。

 

杨梅坑,深圳最美溪谷,图源:严文婷

 

 

-End-

「有用就扩散

 

 

 

 

本文封面:

信息来源: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西涌沙滩照片来源:谭彪

 

 

 


本文转载自深圳卫健委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