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这种慢性病治愈率几乎为0,过亿国人陷入它的“甜”

阅读数 3.5万 点赞数 0

 

点进来的朋友,可否花1分钟听我讲个故事:

2013那年,他被确诊糖尿病;2018年,他又因糖尿病足被迫截肢;经过9年与疾病的抗争,47岁的他,仍没逃过糖尿病的并发症,在今年9月份,因罹患糖尿病心脏衰竭而去世。

这个“他”不是我虚构的人物,而是来自真实案例:曾上过《康熙来了》、客串过《屌丝男士》的网红“拓也哥”

 

像这样年纪轻轻,就饱受糖尿病折磨的例子还有很多。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版数据显示,全球有5.37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41亿,稳居世界第一

 

 

每年有83.4万人死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而非糖尿病本身。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糖尿病,避免掉进它的“甜蜜陷阱”。

 

 

一、

糖尿病是因为吃“太甜”了吗?

 

 

“剧情太甜,我快得糖尿病了。”

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网友嗑CP时的话,虽然是在调侃,但大众确实存在这样的误区:得糖尿病是因为吃太多甜食了。

 

甚至有部分甜食爱好者以此自嘲:“以甜食为天,置生死于度外”。

 

 

1

太甜≠糖尿病

 

不可否认,摄入过多糖分的确会诱发糖尿病,但说它是个误区,是因为于糖尿病而言,生活中“甜食”的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首先,糖尿病里的糖并非指我们常规认知的“白糖、棒棒糖”,而是葡萄糖

 

 

我们摄入的各种食物,尤其是那些你吃起来不甜的高碳水、淀粉食物,会被人体消化分解成各种物质,其中一部分就是葡萄糖。

 

也就是说,你多吃的几两面条、一碗米饭、半只炸鸡,甚至你认为健康的水果,其实都是“藏糖大户”

 

 

另外,生活中诸多不良习惯,都能成为导致糖尿病的“甜食”:

 

长期坐着办公、到家只想瘫着不动,肚子上绕着软软的“泳圈”;

白天被工作学习束缚,夜晚只想“报复性熬夜”,严重睡眠不足;
压力大、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内心总是得不到平复......

 

这些行为都能使血糖升高,从而诱发糖尿病。对比自己,中招者十之八九,但又有多少人会认真将其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呢?

 

2

运送血糖的胰岛素“罢工”了

 

一般人吃完东西后,胰岛素正常分泌即可将血糖运送至有需要的细胞,转变成人体所需的能量,而多出来的少许血糖也会存放在肝脏处。

如果摄入食物太多,或血糖本身不正常者,则会面临胰岛素“不够用”的问题。时间一长,胰岛素“消极怠工”,甚至“罢工不干”,不能有效运送血糖,这就叫「胰岛素抵抗」

 

 

而此时,你熬夜、久坐和缺乏运动,使身体的代谢不堪重负,加速了脂肪堆积,连肝脏也无法收纳更多的血糖


这些无处可去的“糖分”,只好被迫滞留在血管中,导致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也由此爆发了。

生活中90%的糖尿病,是由上述提到的不良习惯引发的2型糖尿病

 

 

注:1型糖尿病是因为体内能制造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数量不够,更多是遗传、自身免疫或病毒导致。

 

 

二、

这个“甜蜜陷阱”,掉进去就出不来

 

 

1

“牛皮糖”——黏上你就甩不掉

 

遗憾的是,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是没办法完全治愈胰岛功能已经低下的糖尿病。


也就是说,一旦确诊,延误早期本可以逆转缓解的治疗时机的患者,终身都会活在糖尿病的阴影之下:从此几乎跟一切甜食无缘、每天按时吃药、餐前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饮食、时刻监测血糖......

 

 

这些事情做得好,糖尿病患者也能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但稍有一项没注意,都可能让血糖飙出警戒线。

 

2

牵扯100多种并发症

 

比起忌口、吃药、打针这些“小事”,糖尿病还不算可怕。毕竟糖尿病本身是不致命的,但由它带来的100多项并发症里,没有一项是好惹的。

前面的内容也解释到,糖尿病相当于过量的“糖”在血液中徘徊无处可去,这就导致各个器官、组织、细胞被迫长期浸泡在糖水里,被腐蚀、“生锈”,久而久之,一些全身性疾病就接踵而至。

 

 

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出现一种并发症。

更可怕的是,据联合国统计,在全球每10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糖尿病,每2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被截去某段肢体。

 

3

糖尿病虽可怕,但仍然有希望


目前特别强调早筛查、早干预:尤其是对那些肥胖、熬夜、压力大、久坐运动不足的高危人群,一定要进行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评估,初发初治的糖尿病患者经过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是可以获得逆转缓解的。


现代医学虽暂时无法完全治愈中晚糖尿病,不过已经能为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方案,控制病情的同时缓解糖尿病对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等带来的损害。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显示,由我国首创的全新机制糖尿病口服药多格列艾汀片正式获批在国内上市!

 

 

这是全球第一款获批上市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药物,能感知人体内血糖的变化,及时分泌胰岛素、GLP-1或胰高糖素,有效调控人体血糖水平,具有从源头上实现糖尿病缓解的潜力。

话虽如此,药物始终不是糖友单一的选择,联合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将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才是最好的。

因此,每一位糖友都应该学会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这并不是说简简单单测个数值就好,里面也是有不少学问的。

 

 

未病先防,永远不要对所谓的生活“小陋习”心存侥幸。在健康面前,我们都要做一个“怕死”的人。

 

如果确诊了糖尿病,也一定不要跟从网络不实信息盲目从医,要到正规医院、机构就医,专业的医生会及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与你共抗糖尿病!

 

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赵晓华.jpg

 

Tips

如果你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在明天的晚安心语里,也许就能得到解决方法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

 


本文由16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