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癌症是“胖出来”的?提醒:体重指数超过这个数,癌症风险最高增加6倍!

阅读数 3.6万 点赞数 0

 

当说起危险的致癌物时,我们常想到的也许是:烟、酒、甲醛、HPV……
 
但有一种因素却和13种癌症相关,并且很多人中招了而不自知,它就是——
 
胖!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肥胖认定为一种慢性疾病,还把它当作万病之源。研究表明:肥胖会让人平均少活8年
 

 

但胖不过是身上多出一些脂肪,看起来更壮实一些,怎么会和可怕的癌症扯上关系呢?这13种癌症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今天是“511世界防治肥胖日”,我们就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说说:如何才能不让肥胖成为我们的“健康杀手”。
 

一、

你真的算的「」吗?

 
在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还是先对号入座,搞清楚自己到底算不算得上胖。
 

1

先算算自己的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也就是BMI指数,很多人都听过,它就是国际上最常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计算方法是:
BMI=体重÷身高²
(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
 
我国制定的标准是:如果成人
 
  • BMI 大于等于24时为超重

  • BMI 大于等于28时为肥胖

  • 正常范围为18.5—23.9,低于18.5就太瘦了。

 

赶紧拿出我的计算器
 
算完之后,应该有很多人发现自己的结果并没达到24,并不像平时以为的有小肚子、腿粗点就算胖。
 
其实从健康角度说,我国有将近一半的人都不胖,但我们明显感觉身边几乎每个人都说自己胖。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身材焦虑”在作祟吧。
 
 
不过,达到超重、肥胖标准的人也不少,目前这个比例在中国人中已经超过了一半。
 

2

BMI低也不一定就不胖

 
除了BMI这一整体肥胖指标,腹型肥胖也需要注意。有的人四肢比较细,但是肚子却不小,甚至大腹便便。
 
这时就有内脏脂的危险。因为腰腹的脂肪不仅有囤在肚子的皮下脂肪,还有囤在肝脏、胰腺、胃肠道等器官的内脏脂肪。
 
它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一样危险。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风险都会因此升高。近20年,我国腹部肥胖的总体发病率从20.2%增加到了46.9%

 

1993年至2015年中国成年人腰围分布的变化

 

男性腰臀比>0.9,女性>0.8时,内脏脂肪可能就超标了。男性体脂率大于25%、女性大于30%,就属于肥胖病。就算BMI值不高,超过这些数字也要小心喽。
 
内脏脂肪 图源:BBC
 
统计显示:在BMI指数正常的人中,仍有约14%是腹型肥胖。这样看来,肥胖的人群总体还是比较庞大的。这个话题热度一直不减就更不奇怪了。
 
不过在谈论“我又胖了“的时候,大家不该单单只看身材好不好、或是体重秤上的那个数字,而是关心那些脂肪到底有没有影响到你的健康。
 

二、

肥胖和健康的关系有多大? 

 
有一种说法叫做“没有健康的胖子”,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真的那么大吗?

 

答案是肯定的。肥胖对身体的伤害可以说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从头到脚的很多疾病都与脂肪有关。
 

1

13种癌症与肥胖有关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13种癌症风险都会因它升高。
 
 

2

全身器官一直在被脂肪伤害

 
肥胖到癌变之前,也许还隔着很远的距离。但脂肪对于身体器官的伤害,却早早就已经开始了。
 
 
看到这里,肥胖的危害不言而喻。而更糟糕的是,我国的肥胖现状不容乐观,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正在被肥胖伤害
 

三、

我们是如何悄悄变胖的?

 

你变强了,也变月半了

 
你有没有发现:工作之后,长肉的速度比涨工资的速度快多了!
 
三餐不规律、久坐不动、工作压力、加班熬夜、应酬多……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男生的肚子像加了发酵粉一样, 更容易越来越鼓。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 男性的脂肪生来就更易累积在腹部。上了年纪之后,男性血清睾酮水平的确可能会逐渐下降,脂肪增加、肌肉减少,膨胀也就不难了。
    而且男性还更容易喝酒抽烟,这对维持体重都很不友好。
 
  • 男性生活也更随意,怎么方便怎么来,不太会照顾自己,饿了就在外面吃、点外卖,很少做饭,所以会更容易吃得油腻。
 
  • 男性从小更好动,上学时也有运动习惯,工作之后时间、精力变少之后运动也少了。
 
 
其实除了“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这两个老大难之外,一个普遍的肥胖原因也逐渐被重视起来,那就是——
 
睡眠不足。
 
也许你也发现了:关于睡眠与肥胖的话题越来越多,比如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很多研究表明了这一点。因为睡不够会导致我们:
 
①吃得更多
饥饿素升高→→食欲更旺盛。
 
②更想吃热量高的
2016年,艾琳·汉隆(Erin Hanlon)博士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晚睡时身体会分泌内源性大麻素→→带来快感→→渴望高热量食物。
 
 
③代谢降低,内分泌紊乱→基础代谢率降低
分泌皮质醇↑——存储脂肪变多↑
光照↑——褪黑素——被激活的棕色脂肪更少——消耗更少↓
 
最近国外的研究发现,睡不够导致内分泌代谢系统紊乱的效果立竿见影,连续4天睡不好就会长胖。
 

 
所以看到这里的你,还是尽量早点睡吧。毕竟每天早睡一点,不再长胖的小目标就能更早一点实现!
 
还有一种肥胖原因尤其不容忽视——天生易胖
 
也许你看见一个比较胖的人,第一感觉就是他没什么自控力,吃得多动得少,却想不到他的体重水平可能就是“命里带的”,属于“易胖体质”
 
目前所发现的与肥胖相关的先天因素真的很多:
 
①肥胖基因:目前发现的与肥胖相关的基因超过400个,这些基因会影响人的食欲、饱腹感、代谢等,从而影响每个人的胖瘦。
 
比较出名的是FTO基因,研究者发现这种基因变异后会导致体内胃饥饿素更高,所以也更容易饿。
 

下丘脑调控包括进食在内的多种生命活动

 
②肠道菌群:肠道还有个别名叫“肠脑”,它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肠道里的这群微生物决定了你想吃热量高的还是低的。肠道菌群不同,爱吃的东西也不一样。
 
所以在减肥手术中,把瘦子的肠道菌群(粪便)移植到肥胖人士的肠道中就是这个道理。
 
除此之外:唾液淀粉酶少,更难分解碳水化合物;父母爱抽烟、出生环境等等因素都会决定一个人到底容不容易长胖。

 

 

所以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易胖基因”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更难变瘦——做出同样的努力,却还是比别人胖。
 
可随之而来的,还有外界贴上的“不自律”、“懒”、“油腻”……的标签。
 
从小在学校、长大遇见喜欢的人、走进职场,都会收到异样的目光
 

但今天我们想说:自律不能改变基因,胖也不是丑陋,把肥胖等同于丑、不自律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四、

肥胖不是敌人,不健康才是

 
在谈胖色变的社会环境里,我们似乎对“瘦”有着无条件的崇拜。但如果对肥胖对健康的伤害更多的认识,我们就会更注重健康,而不是单纯的看“胖”或者“瘦”。
 
不过,过度肥胖对身体的确是有很多伤害的,而当我们觉得自己胖时,也许只是看到了自己的身型,不觉得这跟健康有什么关系,甚至很多年早就适应了。
 

 
但其实多余的脂肪每一天都在伤害身体,长年累月越积越深。
 
除了长期肥胖的并发症:三高、中风、痛风、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生活中出现这些情况可能也说明身体在被脂肪伤害:
 
比如活动不便、气喘、水肿、关节疼痛以及口臭、脾气暴躁、记忆力减退等;
睡眠时打鼾、晨起口干、头痛头晕,睡觉不解乏、白天嗜睡、夜间睡眠不良等症状。

 

所以我们应该抱着为自己负责的心态,去深入了解自己为什么胖、有没有严重影响到健康,以及是否需要治疗。
 
身体受到脂肪的长期伤害之后,不是自己管管嘴迈迈腿就能解决的。这时一定要去医院看专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效、科学的减肥。
 

首先要诊断自己的肥胖属于哪种肥胖(可能是原发性的幼年起、成年起病性肥胖症,也可能是继发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是否需要治疗。

确诊肥胖后可以进行营养干预、运动干预,也可以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以及肠道菌群调节、益生菌或菌群移植等,必要时还可进行代谢手术治疗。

 
此外,小儿肥胖也不容忽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在35年间增长了18倍,现在每5个儿童中就约有一个是小胖墩儿。
 
 
而儿童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意味着从小就要开始重视血糖、血压、血脂监控。还有一项长期追踪的研究发现:88%的胖孩子在成年后可能会继续肥胖。
 
所以胖不仅仅是可爱,也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危险信号。中国儿童肥胖筛查共识认为:0到10岁儿童,当BMI超过90%同龄人时属体重超标,超过95%同龄人时属严重超标,建议到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长期肥胖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痛风、脂肪肝、多囊卵巢等,所以肥胖者属于高危人群,更有必要时刻关注健康变化,建议早做多做体检。

 

健康160为广大被肥胖困扰的朋友精选了内分泌科名医,帮助大家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有效的进行体重管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下方预约挂号/在线咨询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杨华章.jpg

王 峥.jpg

 

 

合肥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Tips

如果你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在明天的健康早报里,也许就能得到解决方法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

 


本文由16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