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大家应该都经历过这样的状况吧:
早上正好好地刷着牙,突然一股血腥味在嘴里炸开。
哦,牙龈又出血了,赶紧漱个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成年人都经历过牙龈出血。但多数人却并不当回事,觉得就是“上火”了。
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不是!
严格来说,现代医学其实并没有“上火”这个概念。
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上火”,大多是指牙龈肿痛、口干舌燥、嗓子痛、小便赤黄、口腔溃疡、大便干燥、面部痤疮等一系列症状。
牙龈出血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牙菌斑和牙结石。
人的口腔里有很多细菌,当含有糖分或淀粉的食物进入口腔后,会与细菌混合,在牙齿上形成涂层,这就是“牙菌斑”。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口腔里的牙菌斑数量是可控的。可一旦刷牙方式不对,牙齿清洁不到位,牙菌斑数量就容易“暴涨”,还容易和唾液中的钙离子一起沉淀在死角,形成牙结石。
牙菌斑和牙结石中的细菌会产生许多有害代谢物,引起牙龈炎、牙周炎,最终导致牙龈变得红肿松软,容易出血。
除了牙龈炎、牙周炎作怪,牙龈出血还可能是刷牙时用力过猛,或是药物副作用(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甚至是某些血液疾病的信号,如坏血病、败血病等。
1
正确姿势刷牙
刷牙的重点区域,应该是牙齿上靠近牙根、腰部的部分,这个区域是最容易囤积软垢、菌斑的。
要想将这里清洁到位,刷牙时一定要做到——牙刷45°斜对牙龈。
将牙刷倾斜45度角,在牙齿和牙龈交界处,按牙齿排列方向短距离水平轻轻颤动4~5次。
每次刷牙正面和里面都要刷,时间最好不少于3分钟,力度也要控制好,不要太大。
另外,选择牙刷时最好选择软毛的,可以避免刷毛太硬对牙体和牙龈造成创伤。
2
定期洗牙
刷牙跟洗牙的关系,就好比“日常清洁”和“过年大扫除”。
哪怕平时刷牙再细致,有些凹陷的牙缝和牙龈交界处还是很难清洁到。且对于已经形成的牙菌斑、牙结石,仅凭刷牙也很难做到有效清除的。
这时候,就需要洗牙了。
定期洗牙可以把牙齿上已经形成的牙菌斑、软垢、牙石等清除掉,使牙周组织维持一个健康的状态,减少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
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到正规的口腔医院洗一次牙,抽烟的朋友最好每3个月洗一次。
1
社交“绝症”——口臭
被朋友提醒口臭时有多尴尬,想必经历过的都懂。
早晚都认真刷牙了,为什么还会口臭?
从形成原因来看,口臭可分为生理性口臭、病理性口臭两种。
生理性口臭多和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吃了某些重口味的食物(比如大蒜、榴莲、咖啡等),进食后不注意口腔清洁,都容易出现口臭。生理性的口臭一般只要清洁到位,就会改善。
而病理性口臭,形成的原因就比较多样了。口腔类疾病(牙周炎、牙周病)、呼吸道疾病(扁桃体炎、鼻阻塞、鼻咽脓肿、支气管炎等)都可能使口腔散发异味。
2
午夜“噪音制造机”——磨牙症
夜深人静,当你正心满意足地钻进被窝,逐渐进入甜美梦乡时,突然耳边出现一阵“吱呀吱呀”的噪音,像是有老鼠在偷吃东西,又像是在锯木头,恐怖的气氛让人瞬间清醒……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侧身一看,原来是枕边人在——磨牙。
很多人以为睡觉磨牙只是不好的习惯,除了“有点吵”,没啥大影响,那就大错特错了!
磨牙症是继说梦话、打呼噜之后的第三大影响睡眠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时间一长会造成牙齿缺损,引发牙齿过度敏感、牙髓病、根尖周病、牙齿折断等疾病,甚至还会导致咬肌和颞肌变得肥大,脸会变大变方,磨成“国字脸”。
所以,睡觉有磨牙情况的朋友,建议去看医生,找准原因对症治疗;即使找不到原因,也能戴上定制咬合垫保护牙齿。
3
喝了很多水也不解渴——口干症
喝了很多水,还是觉得嘴巴干、口渴,那可能是得了口干症。调查显示,30%~50% 的中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口干。
除了吃太咸、喝水少等生理性原因外,糖尿病、贫血、免疫疾病、甲亢、长期戴假牙、唾液腺损伤等疾病也会导致口干。
如果你自己或者家人有以下这些情况,那就需要注意了:
吞咽比较干的食物困难;
伴有牙龈炎、口角干裂、口臭等症状;
口唇出现周期性麻痹,伴有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
同时出现多饮、多尿。
口腔疾病不是小事,一旦察觉异常,千万别不当回事,越早重视才能越省钱!如果你平时已经很注意口腔清洁了,但还是有口臭、牙周炎、蛀牙,甚至是缺牙,建议去找医生看看,对症处理方能“药到病除”!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Tips
如果你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在明天的健康早报里,也许就能得到解决方法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
吴璇 深圳五洲中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
吴璇 深圳五洲中医院| 二级综合医院
健康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