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比起每天点外卖,你会更喜欢自己做菜吗?
很多人做菜的手艺不错,但习惯却非常不好,每一次在厨房忙碌的时候,很可能就给自己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做菜的时候,你一定听过妈妈/奶奶这样的唠叨:等锅里的油冒烟了,再把菜放进去。
老一辈的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做菜习惯,是以前由于技术不够,油中含有的杂质较多,而油烧冒烟,意味着大部分杂质已经挥发。
但现在正规的食用油不一样了,它们都要经过六脱工艺:脱胶、脱臭、脱色、脱酸、脱水、脱脂,来祛除原油中的杂质。
正因为大量容易「冒烟」的杂质被处理掉了,所以现在的食用油烟点比较高。
一般的食用油烟点不超过180℃,如果油锅冒烟,说明温度过高,很可能已经达到200℃以上,油在这么高的温度下,会被破坏其中的脂溶性维生素和人体必需脂肪酸。
此时再把菜下锅,不仅会破坏食物的营养,还可能让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发生异变,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一系列致癌物质。
建议:切勿等到锅冒烟再下菜,可以先将锅烧热,再放油,热油的时候可以先放一丁点食材,看到食材周围略有冒泡说明油温已经足够。
每次炸丸子、炸面团、炸鸡腿、炸扣肉之后,锅里总会剩下很多油,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很多人都会把剩下的油收集起来,留着下次使用。
虽然勤俭节约是美德,但是太过节约可能会让健康买单。
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比如著名的「苯并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 1 类致癌物,就有可能滋生。
另外,使用过的油已经发生了氧化,若存放不当,更容易变质。
建议:可用空气炸锅或者其他烹饪方法代替油炸,若实在想吃油炸食品,炸过的油就不要再重复使用了。
很多家庭的冰箱一打开,总是满满当当——太多的肉制品、吃不完的剩菜、喝不完的饮品、剩下的水果等,一放就是好久;而且物品的排放基本无规律,哪空往哪塞。
食物生熟不分放冰箱,一个很关键的隐患是「李斯特菌」污染。李斯特菌广泛生存的地方很多,包括肉类、海产、乳制品。
且李斯特菌能在低温条件下活很久,人感染之后可表现出发热、肌肉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脑膜炎、败血症,危及生命。
建议:冰箱温度要设置正确。冷藏层4℃及以下,冷冻层-18℃。为减少冰箱与环境温度差,冰箱夏季应打在2-3档使用。
生熟分开,分层储藏。借助收纳工具(保鲜盒、保鲜袋),将生肉分成独立小包装储存。
厨房油烟袅袅升起,虽然会给人一种大厨的感觉,但是它的真面目可不简单。
经常做饭的小伙伴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做了一大桌菜,结果一点胃口都没有。其实你不是真的吃不下,而是吸入太多油烟出现了“醉油综合症”。比如恶心、食欲不振,眼睛、鼻子、咽喉不适,头晕头痛、胸闷耳鸣等都是症状之一。
对于本身就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油烟可能会加重病情,诱发哮喘、炎症。
此外,厨房油烟中含有苯并芘、二硝基苯酚(DNP)等致癌物,长期吸入可诱发肺癌。
上海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中老年女性因长期接触高温油烟,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了2-3倍。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
建议:油烟机能帮助加速油烟的排出,在开火前可以打开油烟机,炒完菜后,让油烟机继续工作3-5分钟,这样可以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同时关门开窗,让厨房油烟向外扩散。另外一定要记得定期清洗油烟机,以免排气不畅。
很多时候,癌症来临之前,身体已经发出了信号却被很多人忽略了。如果你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并且身体已经出现了咳嗽、哮喘等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Tips
如果你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在明天的健康早报里,也许就能得到解决方法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