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相信家中有老人的朋友,对以下“耳背”的场景并不陌生: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其实,本就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又或是远在他乡打拼生活的我们,实际上陪伴父母的时间并不算多,平时更多的是通过电话、语音、视频来给予父母关心。
1
背后真凶之——岁月神偷
人之所以能感受到外界的声音,主要依靠耳朵上听觉神经在起作用。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听觉器官也会逐渐老化,耳蜗基底膜逐渐增厚、变硬,就连掌控听力的“大佬”——耳蜗毛细胞,也在岁月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因而让人听力下降。
像这种因人体老化过程中的听觉系统衰老而出现的双耳感音性听力障碍,在医学上可称为“老年性耳聋”,主要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言语分辨能力降低、听觉重振、耳鸣等。
虽说听力损失是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的常见表现,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的老人都一定听力不好。
此外造成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年纪大了”这一种,还有更多其他综合复杂的因素存在。
2
老人听力差,原因并不简单
其实,大部分老年人的听力都不太好。
据相关资料统计,全球60~95岁老龄人中,老年性听力损失约10%~60%。我国已有约1.2亿老人逐渐失去听力。
这也意味着,每10个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可能就有1到6个患有听力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估,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超过5亿人口受到老年听力损失的影响。
按年龄划分的全球听力损失(中度及以上)患病率
(图片来源:WHO世界听力报告)
然而越来越多老年人出现的“损失听力”,可不仅仅是听不清楚别人说话这么简单。
1
“无声的世界”里,有太多危险
听觉是人感知周边环境、与他人交流、获得外界信息的一种极为重要方式。一旦出现障碍,不仅仅是造成老年痴呆的问题,还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不利影响。咱们可以从这两个大的方面来看:
心理上
听力不好的老人,与人交流时,很容易听错对方所说内容,需要对方多次重复才能勉强听清。这种情况若频繁发生,对方也会没有耐心继续回答和交流。随着老人与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减少,社会交流能力自然也不如从前。
无人可交流的他们,慢慢地会变得越来越爱感叹自己的过去,还会拿来与现在的生活做对比,然后就会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遭人厌烦”、“增添儿女负担”......久而久之会丧失生活的动力,产生自闭、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人身安全上
老人听力的下降,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危险系数会增加。比如:
走在马路上,他们听不清后方来车的声音,自顾自的走着,即便危险来临也毫无感觉;
当他们不小心摔跤跌倒时,本就虚弱的身躯,拨通了求救电话却无法跟对方正常交流,最后耽误急救时间......
他们在面对外界的各种危险警告信号,总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很容易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2
所谓“十聋九痴”,究竟是真是假?
所谓“十聋九痴”的说法,其实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世卫防聋合作中心战略计划会议披露:轻、中和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
这也证实了老年人听力损失与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的确密切相关。
通常老人听力减退后,与人沟通交流等行为也会减少,然后听觉信号传导和神经中枢接受的信息也会相应减少。
时间久了,他们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也会变弱,而长期不用思考的大脑区域也容易出现萎缩、功能失灵等,从而造成认知障碍。
虽说老年性的听力损失是一个不可逆的事情,但随着目前医疗的不断进步,也并非“无药可救。”
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
曾宪海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
曾宪海 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
健康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