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中秋、国庆收假第一天,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呀
可能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假期还没开始,就开始担心结束得太快,又或是享受假期的同时,对节后上班的焦虑已经充斥整个大脑。
待节后返岗时,心情和眼睛一样涣散,不摸个一两天鱼都进入不了状态。这就是普遍存在于打工人群的“节后综合征”!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节后综合症指人们结束长假重返学习、工作岗位后,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适应不良情况。
提不起工作的兴趣、头昏脑涨;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总觉得很疲倦,心情也很烦躁;睡眠紊乱、情绪不佳,对上班这件事打不起精神来......
小长假过后的你,最容易患上哪些“节后综合症”呢?
1、睡眠紊乱,精神不振
在小长假期间,很多人纵情玩乐造成作息黑白颠倒,引起人体生物钟紊乱,带来夜间精神抖擞、白天精神不振等情况。
同时,一连数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上班的日子不能马上调整生物钟,就会对上班产生抗拒甚至恐惧心理。
2、消化不良,肠胃不适
假日期间,亲友间经常性聚会,很多人就会陷入美食陷阱。在短时间内胡吃海喝、暴饮暴食容易造成积食,引发神经性厌食现象。
此外,身体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也易诱发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病症。
3、沉迷网络,眼睛不适
假期刷微博、刷视频、打游戏......假期几天下来,玩的头重脚轻、眼睛干涩,眼花撩乱……
放假期间,部分年轻人会不分昼夜地报复性沉迷于网络,这就容易引发头痛不适、眼睛发干、视物重影等症状。
为了避免节后综合征的副作用太大,小编整理出一份自救指南,作为节后综合征“患者”们的回魂汤,帮助大家减轻节后上班的焦虑感,快速进入打工状态!
第一招:放松身心、规律作息
在开始上班后,要注意合理放松身心,比如适时午休、聆听轻音乐等。同时,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戒掉熬夜的坏毛病,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尽快把生物钟调整为健康状态。
此外,刚恢复工作时还要合理安排工作量,避免日程安排过满一时难以适应。
第二招:科学饮食,赶走肠胃病
“每逢佳节胖三斤”似乎成为过节的“主旋律”。
但短暂“饱口福”之后,还是得“管住嘴”。节后正值秋季,饮食应以清热润燥为主,适当吃些鸭肉、鱼肉、山药、百合等食物,清淡又温补,还有益于肠胃健康。
第三招:自我调节、舒缓压力
连续数天的身心松弛状态,会惯性延长到回归工作后,造成迟迟无法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现象。
此时,参加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能够增强肌肉与神经的相互作用,舒缓持续性的神经兴奋与紧张感,助力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情绪迟迟调整不好,并伴有失眠、食欲不佳、容易烦躁等问题,时间超过两周以上,这时候就不仅仅是“节后综合征”,需要找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