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整活了整活了
各位公主、王子,请上车!
(别忘了带上你们家子涵哈)
深小卫“年末盘点”专列
马上出发
我们为你精选了
2023年的10个热梗
▽
带你读懂
2023年深圳卫生健康十件大事
01
新医院成“显眼包”
深圳新增床位5500张
儿科、口腔科将更易约
热梗:显眼包
显眼包,是指人群中那些特别“显眼”的“淘气包”。
例句:深小卫是政府公众号中的“显眼包”。
而在卫生健康领域,新建的医院总是那么引人关注,是妥妥的“显眼包”。
2023年,深圳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多点开花”,特别是瞄准儿科、口腔、眼科等短缺的专科,加快“补短板”——
新开工:
深圳大学直属口腔医院、市第二眼科医院、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分院、龙华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
已建成:
市第二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等一批重大项目。
这一年,深圳共新增床位5500张,床位总数达到7万张,每千人的床位数超过4张,与北上广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02
找最好的医院“搭子”
与“国家队”
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热梗:搭子
饭搭子、健身搭子、旅游搭子……说的是年轻人的新式“搭伙过日子”,为了某个共同的兴趣或目标,精准找到最合拍的人。
从2014年的“医疗卫生三名工程”起,深圳就在不停找“健康搭子”,从外面找来最好的名校、名院、名医……“搭”着本土团队一起干。
最新的“搭子”是,全国的脑科名院——北京天坛医院。
几年前,深圳找到“国家队”,合作运营肿瘤、心血管病的专科医院,目前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均已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2023年,深圳出台了政策清单,支持这两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目前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正“快马加鞭”建设二期、三期,市质子治疗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 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二期开工
▲ 深圳市质子治疗中心
2023年12月15日,深圳市政府再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达成合作办医意向。
至此,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三大“高危”领域,深圳均已布局专科医院。
03
跨境医疗City walk
深港医疗卫生合作“提速”
热梗:City Walk
最近,港剧《新闻女王》女主角佘诗曼逛福田山姆被不少深圳市民抓拍。2023年以来,深港之间的城市漫游又成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深圳人“过香港”看演唱会,香港人“上深圳”吃饭、看牙、逛商场、逛公园,都是“过条河”咁简单。
这股跨境citywalk之风,也吹到了医疗卫生领域。
2023年9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签订《深化深港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
深港双方将合作共建“两大平台”“五大中心”,涵盖医疗服务、人才培训、临床医学研究、医院质量国际认证、中医药协作等范畴。
2023年,深圳共为港人提供70万人次的诊疗服务,“医疗服务跨境衔接便利”等2项举措作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港澳药械通”在深圳指定的医疗机构增至4家,获批使用的急需进口药械扩大至39种,香港“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至华为荔枝苑社康中心等深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还联合前海管理局发布《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支持港澳医疗机构集聚发展办法》,前海首家国际化社康(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开业。
2023年3月30日,全国13家医院首批启动中国首个国际版“医院标准”——《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的评审认证,其中深港两地占9家。
该标准源自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院两制”的成功实践,将推动中国的医疗卫生行业规则标准与国际衔接,进一步提升中国医疗的国际影响力。
04
“质疑 - 理解 - 成为”科研者
深圳“开建”10家研究型医院
热梗:质疑xx,理解xx,成为xx
以前的我:“黄金真土,谁买黄金啊!”
现在的我:“黄金真香,想都买回家!”
这说的就是年轻人“从质疑,到理解,到爱上”的“成熟”过程。
在医院里,有人一直质疑科研,“我只想在临床看病做手术,不想做科研浪费时间。”
殊不知,临床是个“计件”的活,只能做一个救一个;而科研上的突破,比如研究出新的术式、开发出新药,可能一下子改变全球的治疗指南,“一根试管”,救人无数。
一个“大医生”,应该是一个临床科学家。放眼全球,高水平的医院,必须是研究型医院。
2023年,深圳在全市遴选、试点建设10家研究型医院,包括: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市中医院、市三医院、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市儿童医院、港大深圳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中山七院。
这一年,深圳还出台《促进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疏通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加快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26日,广东省举行首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会上发布了首批具有较高临床科研价值及转化潜力的优秀医药成果,33项成果中,近20%来自深圳。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新一代“智能型”脊柱生长棒系统在2023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亮相。
05
病人急需的“多巴胺”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深圳已有20个
热梗: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传递快乐、兴奋的神经递质,在医学上,多巴胺更是强心剂、救命药。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正是病人和家属急盼的“多巴胺”。
2023年,年轻人中流行青春靓丽的“多巴胺穿搭”,用五彩斑斓、缤纷明亮的穿搭方式,“把快乐穿在身上”。
网友不是经常叫深小卫推荐“xx病在深圳哪个科看最好”吗?
这里就有一份鲜明的“多巴胺科室组合”。
2023年,深圳又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北大深圳医院骨科、市康宁医院精神科,“十四五”以来,已累计增加6个。
至此,深圳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达到20个,分别是: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普通外科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神经外科、烧伤科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骨科
深圳市中医院中医肝病科、中医肾病科、针灸科、脾胃病科、内分泌科、神志病科
深圳市三医院感染科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深圳市康宁医院精神科
深圳市职防院职业病科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
深圳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科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骨伤科
深圳华侨医院手外科
06
“纯爱战士”出征门诊
深圳推看病“新政”
3天内找医生看检查报告,免费!
热梗:纯爱战士
纯爱战士是一群单纯为爱付出的人,爱就是爱,无私的爱,不掺杂房、车、彩礼……
“纯爱战士,应声倒地!”
当他们看到纯爱的存在时,就像被击中,内心的激动和震撼让他们应声倒地。
过去,门诊常常有人吐槽一个老规矩:“检查结果出了,回去找医生看,还要重新挂号”。
一心为了病人的“纯爱战士”看不下去了。
8月25日起,深圳各医院推出“3天内免费看检查结果”服务,看门诊时医生开了检查、检验单,从报告结果出具之日开始算,3天内都可以回去找医生免费解读。
2023年,深圳共实施了50项优化医疗服务改进项目,“医疗游戏嵌入”“信用付费就医”等2项措施还入选广东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典型案例。
07
在健康地基里“挖呀挖”
深圳社康机构
总数突破900家
热梗:挖呀挖呀挖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2023年“五一”假期,不少网友因为这首幼儿园儿歌上了头。
“挖呀挖”的句式随即火遍各行各业,“在黑黑的地底下挖呀挖呀挖,修长长的地铁,连接千万家”。
遍布各社区的社康中心,是深圳医疗卫生的“地基”。2023年,我们在这个地基里也使劲“挖呀挖”。
2023年,深圳新增社康机构45家,社康机构总数达到926家。新增全科医生1629名,总数超1万名,每万人的全科医生数超过6名。
社康机构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的38.1%,罗湖区入选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基层社康机构正逐步成为市民看病、健康管理的首选。
08
咱家老头“精神状态良好”
医养结合做到国家示范
托位超4万个
热梗:精神状态良好
精神状态良好,是2023年年轻人爱用的一句自嘲,意思是自己很emo,精神状态很不稳定。
但在深圳老年人这里,这句“反话”得正着用。咱家老头老太“精神状态良好”,那是真的好。
因为深圳发力“一老一小”的照顾,对老年人主推“医养结合”,鼓励医疗/社康机构与养老机构“一对一”结对,老人有啥不适,医生护士一个电话就到。
2023年,深圳出台健康老龄化行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星级评定,罗湖区获评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区),全市共有医养结合国家示范机构1家、省级示范机构4家。
为陪伴每个人舒适、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深圳积极推进以临终关怀为核心的安宁疗护服务。2023年,全市52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建立了区域联合体,发布安宁疗护机构地图。
这一年,深圳还新增托位1.7万个,托位总数超过4万个,创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1家、省级示范性机构8家、市级示范性机构18家,普惠性托育机构、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实现“街道全覆盖”。
09
不是北上广住不起
而是深圳更有性价比
深圳“健康城市”建设成全国样板
热梗: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
“性价比文学”,源自网上的调侃,原句是“不是小杯买不起,而是大杯更有性价比”。
随着全国入冬,00后爱上了军大衣,这句话又变成了“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
深圳的医疗水平与北上广这些“百年老店”固然有差距,但这并意味着深圳人的健康水平低。相反,深圳有着全国一流的健康福利,预防胜于治疗,“健康融入万策”,让深圳人的健康来得更有性价比。
深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连续3年位列全省第一,2023年共完成宫颈癌免费筛查34.89万人,乳腺癌免费筛查26.79万人。全市符合条件的14周岁以下女生免费接种首剂国产双价HPV疫苗,2023年共免费接种4.4万剂。
2023年,深圳为中小学学生免费筛查脊柱侧弯179.4万人次,为3-17岁儿童青少年完成近视筛查共314.8万人次(每人两次),开展学生营养健康评估,启动青春期营养教育试点,发放营养教育工具包8.5万套。
深圳还开展智慧健康社区建设,整合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爱国卫生、体卫融合、教卫联动、医养结合、职业健康、突发公卫事件应急管理9大服务内容,入选市委市政府创建示范活动项目。
2023年,深圳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10
“卫门永存”
《闪闪的儿科医生》成为B站爆款
热梗:X门文学
当代年轻人的新信仰:X门永存!
喜欢吃麦当劳的人:“麦门永存”,沉迷撸猫的小主:“猫门永存”。
在粉丝心中,深小卫也是这样一个“门”的存在,“小卫出品,必属精品”。
2023年,小卫就和幕后大佬们一起,整了个B站爆款。
深圳卫生健康委发起制作的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将镜头对准广东省唯一的三甲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原汁原味”呈现医院里的人生百态、科普育儿知识。
片子在B站评分9.9,豆瓣评分9.5,播放量超2.2亿次,得到网友、业界、学术界、传媒界一致好评,获评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片中的金句——“交给我,我保证她活”,震撼人心。
信息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