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科普】可怕的罕见病——克拉伯病

阅读数 1.7万 点赞数 0

 

 

克拉伯病(Krabbe),又名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简称GLD,主要病因为14号染色体上的GALC基因突变,造成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酶)缺乏,这种酶缺乏会造成一些脂质无法代谢,破坏髓磷脂生成,引发脱髓鞘,进而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患病率

 

 

克拉伯病非常罕见,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100000,少数地区发病率高,国内尚无相关统计结果,仅报道少数散发病例。

 

遗传机制

 

 

该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携带一个变异基因并不会发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携带变异基因,则子女有25%的几率患病。

 

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早发婴儿型和晚发型。

 

早发婴儿型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三期

 

第一期:患儿出生3~6个月左右表现易激惹、肌肉僵、运动及智能发育开始停滞,另对声音非常敏感,无明显原因经常啼哭;部分患儿始终握紧拳头、抽搐,极少表现为婴儿痉挛症;该期脑脊液蛋白浓度已升高。

第二期: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快速恶化,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高,伸直并交叉、头后仰、上肢弯曲、膝腱反射亢进及强直性或阵挛性癫痫。

第三期:疾病末期,患者表现为去大脑状态的失明、耳聋、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及与外界无法交流。患者平均寿命为13个月,一般死于严重感染和呼吸衰竭。

 

晚发型

 

晚发型病者少见,可于5~6岁之后出现抽搐、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视神经萎缩。早期痴呆和锥体束征阳性。晚发者可生存至10岁左右。

 

 

诊断

 

 

作为一种溶酶体储积病,克拉伯病的诊断可通过检查化验和基因筛查进行。

传统方法注意需要和其他疾病进行辩证分析

 

1.脑脊液检查 蛋白定量升高明显。

2.血清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测定半乳糖脑苷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乏。

3.脑电图 呈非特异性慢波或局灶性慢波。

4.脑CT、MRI扫描 可见双侧内囊和基底核对称性密度增高。

5.肌电图检查 表现为去神经支配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基因检测

 

GALC基因包含17个外显子,编码半乳糖脑苷脂酶,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已记录两百多种GALC突变,通过对GALC基因的变异分析,可以进行疾病诊断。

 

治疗

 

 

目前没有针对症状性婴儿型克拉伯病患者的对因治疗。目前有初步证据表明,如果在症状出现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婴儿型克拉伯病患者可获益,但是还没有可靠的方法预测这些婴儿的较晚期表型,而且一些患者不接受治疗也仅有及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现有证据表明,有症状的晚发型(青少年型)克拉伯病儿童即使症状出现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可以获益的。

 

对症支持疗法包括:肌松剂缓解痉挛,抗惊厥药物控制痫性发作,康复治疗改善运动能力,对吞咽困难患者给予管喂营养支持等。

 

携带者筛查是预防克拉伯病的最佳手段

克拉伯病临床症状复杂,诊断治疗困难,但作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可以通过基因筛查,有效避免患儿的出生。

-The End-
 
核稿 | 侯  菲
编辑 | 宣传科

本文转载自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