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有日本“百年老字号”之称的小林制药,翻车了。
截至4月1日,服用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的消费者已造成5人死亡、114人住院。
多名消费者在服用了宣称可以降胆固醇的【红曲成分】保健品后,肾脏出现了问题,尿液颜色发生变化、四肢水肿、疲惫乏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吃保健品,这事故足以给人当头一棒,不由得害怕慌张起来?
本来是为了健康吃的保健品,怎么还成害人的东西了?
今日主推好医生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红曲保健品,则是以红曲为功效原料,加入其他辅料制作而成的“功能食品”或者“保健食品”。
红曲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特色食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它是以大米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用红曲霉菌发酵培养得到的红色颗粒。在实际应用中,也经常进一步把红色颗粒打磨成粉。
▲《天工开物》里记载的红曲米生产方法
在古代,它经常作为药用,《本草纲目》称它有多种功用,比如“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等。
在传统烹饪中,红曲米常被作为色素使用,比如豆腐乳、烤鸭,以及一些黄酒、米醋等等。
基于红曲的应用历史,它获得了“食药同源”的资格。所以也可以作为食品配料添加到食品中,也可以作为药材制作成保健品或者作为药物使用。
红曲米中天然含有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成分,于是国内国外都出现了许多宣称“降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红曲保健品。
但红曲原料制作为产品时需要一步发酵过程,这个过程太复杂,很难控制其他的“杂菌”或者“副产物”。
比如1995年,法国学者发现了两个红曲霉菌菌株能够产生桔青霉素(或者简称“桔霉素”)。这种毒素具有肾毒性,并且能够致畸、致癌。
正是因为这种不稳定性,我国食药监就对作为保健品原料的红曲定下了规范:“红曲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2g。产品中洛伐他汀应当来源于红曲,总洛伐他汀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10mg。”
目前,小林制药在中国各大电商平台上已搜索不到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产品,如果之前在店内购买过的消费者可申请退款退货。
▲澎湃新闻
现在很多人因为工作等因素,健康饮食太难,只能靠保健品补充。小林制药这件事也足以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保健品,真没你们想的那么好。
保健品印象中是老年人才吃的,但现在已经变成不少年轻人的【养生单品】。
2023年,由央视、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联合发起《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保健养生消费,已经冲进了年轻人消费榜单前三名,占比31.04%,仅次于旅游与数码。
外卖吃多了,来个维生素补充剂;
熬夜了,来个护肝片;
长痘了,来个内服美容液;
脑子不够用了,来个深海鱼油......
网上也有很多【保健品种草帖】,大家都快乐分享自己吃这套保健品的心得体会。
真是一瓶下去,皮肤好了、头不疼了,加班更有动力了呢!
保健品确实有一定营养补充的作用。当天然食品不能满足身体需求,或者身体的消耗量>摄入量,天然食物满足不了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的、有针对性地、有指导地、适量地来使用。
但,保健品终究只是“补充”,靠谱的营养师都会强调一点:营养补充剂不能代替天然食品。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再好的营养素,补充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的身体很聪明,当体内缺乏某种营养时,肠道会主动提升吸收率;如果长期处于某种营养素超标,它也为了适应这种超标,做出一些调整。
但是一旦给身体加重了负担(比如滥用保健品),远远超出了肠道所能适应的标准,这时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可能并不会马上显现,而是慢慢地成为一种隐性缺口;或者突然停止服用后,身体适应不了突然的「贫瘠」,反而出现营养素缺乏。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桌上瓶瓶罐罐的营养品很多,但身体还是很差。
保健品比药品监管力度更宽松,所以可能存在杂质较多的情况。
肝脏是身体的【解毒工厂】,一些有害成分如果过量摄入,可能会在肝脏中积累,增加代谢负担。
市面上产品良莠不齐,如果购买到没有蓝帽子标识、或者没有中文标签的境外保健品,不排除里面含有一些不明添加物。
对于保健品,不要轻易就被种草跟风下单,挑选要特别谨慎:
① 购买前咨询临床营养师;
② 遵循使用说明,并按照推荐摄入剂量使用。
③ 国产保健品认准「蓝帽子」,功能性食品优先选择大品牌,最好有正规的第三方检测报告,避免从非正规渠道购买境外保健品。
④ 对于长期服用保健品的人群来说,最好定期检查肝功能。
戳下方卡片 即可预约名医
↓↓↓
长期依赖保健品,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觉得:
水果蔬菜吃不够?牛奶豆腐没有吃?甜点奶茶吃多了?熬夜太严重了?没事,吃个保健品补充一下,然后继续不好好吃饭,恶性循环……
还是那句话,补充剂无法替代真实的食物。
食物除了营养,承载的还有幸福和快乐。好好吃饭,从来不只是为了维持生命体征。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