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小时候打的“屁股针”,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

阅读数 3.7万 点赞数 0

1242_310(1).jpg

 

从小到大,想必我们都没少被针扎过(尤其是80、90后)。

 

看我不扎si你

 

醒醒,错了!我说的是生病时打的注射针。

 

这个好像更恐怖

 

而对打针的恐惧,无论是柔弱的花样少男少女,还是体重200斤的壮汉,只要看着医生(护士)拿着针管走近,心就怦怦直跳,更别说当消毒酒精擦过屁股时那一丝凉意,还没打就开始痛了。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打针的位置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难道针打错了,全看医生心情?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打针不痛?

 

 

 

 

 

“能不能只吃药,不打针?”简单的九个字,饱含多少人年少时的殷切盼望。

 

 

虽然吃药、打针都是给药的方式,但它们发挥药效的时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说药物治疗的过程是一趟旅行的话,那么口服药物就要按部就班,先去消化系统“办理签证”。

 

而打针就是走了VIP通道,连跳几级直接开始“治病旅行”,其药效之快可想而知。

 

一点“皮肉之苦”换一个健康之躯,这笔“买卖”值了!

 

打针可以

针头能不能去掉?

 

别说,最初的注射针,确实没有针头。

 

公元9世纪时,有中东的外科医师用中空玻璃窗管制作了一种注射器,用的时候直接将其怼到病人眼睛,通过吸抽的方法专门治疗白内障

 

 

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医生们会用动物的膀胱做成球囊,连接管子组合成一个“注射器”,通过球囊的动力冲击,将药物从菊花处灌入体内(俗称灌肠)。

 

直到17世纪,才初次有人尝试静脉注射试验。不过那时的针头还不像现在的样子,而是一根鹅毛管,注射的时候需要先用刀切开静脉,再将鹅毛管塞进静脉里。

 

终于,在19世纪爱尔兰医生弗朗西斯·林德发明了空心金属针,之后的9年,亚历山大·伍德又发明了一种医用皮下注射器

 

人类从此进入了有针头的注射时代!

 

 

 

 

 

1

谁让屁股是“针”的好

 

都说“哪里不好补哪里”,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头痛、手痛、肚子痛,为啥被打的总是无辜的屁股?

 

想要知道答案,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打针的四种最基本方式: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图源:自己画的

 

平时我们去医院挂水输液,大都是静脉注射。这种方式虽然注射过程长,但是药物就像乘上“顺风车”一样,能快速遍布全身。

 

而皮内注射通常打在前臂掌侧面,注射量比较少,适合用于药物过敏试验

 

但如果遇上不适合静脉注射,但药量较大且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抗生素、青霉素),屁股(肌肉注射)就成了医生眼里最适合且安全的打针位置。

 

 

因为这里的肌肉丰富,神经相对较少,肉厚不容易伤到骨头。尤其是臀部外上的1/4处,肌肉更为疏松,能够很快地吸收药物。

 

怪不得以前打屁股针,感觉医生都会在屁股上摸索一下......

 

至于皮下注射,一般用于接种疫苗或局部麻醉。我们这两年打的新冠疫苗,就是通过皮下注射在我们的体内起效的。

 

 

(补充一个知识:打手臂针也是一种肌肉注射,不过它适合剂量小点的情况。)

 

2

屁股为啥现在“不吃香”了?

 

首先,是因为小时候你的小屁屁比起手臂发育得更好,为了安全着想,自然成为医生眼中的“香饽饽”。

 

其次,经过这么多年的“屁股针恐惧史”,医生们发现打屁股针还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的:

 

  • 屁股内侧有一根坐骨神经,如果不小心伤到,很容易造成神经损伤,影响走路;

  • 屁股上的血管比较丰富,很多人打完之后容易出现半边屁股又麻又痛,甚至是感染的现象;

  • 要是长期向屁股注射,可能会导致肌肉硬结甚至萎缩。

 

 

再者,现在的时代发展,已经把青霉素这类刺激性大,容易过敏的药物淘汰,换成安全性更高的头孢,自然也不需要通过屁股进行肌肉注射了。

 

不过如果你对屁股针有点怀念,咱还是有机会的,毕竟屁股针只是从一哥位置“退位”了,而非淘汰。

 

如果需要注射大剂量、刺激的药物,也就是比较疼的那种针,还是需要你的屁股去承担这份痛苦的。

 

看到这里,明白了吗?我们打针部位的不同,是根据药物和剂量的不同而选择的,不是看医生的心情哦~

 

 

 

 

 

虽然屁股针在江湖上逐渐隐姓埋名,但针这个东西还是不会消失的,不过是从屁股转移到手臂上罢了。

 

针打多了,就会不断有人发出灵魂拷问:针是空心的,针芯不会留下一块肉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打针不痛呢?生病了,是不是打针比吃药好?

 

别急,小编带着答案来了~

 

 

1

打针后,针芯会不会留下一管肉?

 

有人曾经对此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采用50 毫升、20 毫升、5 毫升、2 毫升、1 毫升的针头,分别以三种角度(30°、60°、90°)扎五花肉,每次插入深度 1 cm。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50 mL、20 mL 针头,可以明显看见其中的猪肉组织。也就是说,只要针头够粗,就能带出一管肉!

 

 

 

不过回归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针,无论是哪种注射方式,它的针头真空直径都在0.45mm-0.7mm之间。


这么细的针芯,加上还要畅通无阻地将药液注入体内,基本上你的肉是不会留在针芯里的。

而且,我们身上的肉都是有“组织”(纤维组织)有弹性的,当被设计为斜面结构的针头刺入我们的皮肤和肉,纤维组织也只会从一边断裂弹回,而不是周围都断开。

 

图源:自己画的

 

总之就是,并不会有「肉」留在针管里。

 

2

打针时,怎样才能比较不痛?

 

说个残酷的事实,打针就是刺穿你的皮肤和血管,刺激你的神经;加上药物进入体内,一瞬间免疫系统会认为是异物入侵,从而“奋起抗击”。所以想要打针不痛,基本上是无解的。

不过如果你想减轻疼痛,这里还是有几个方法值得试一试:

 

图源:自己做的

 

3

生病时,打针比吃药更好?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

因为口服药虽然见效慢,但它需要通过肠胃,经过肝脏的解毒,一般来说安全性更高。

肌肉注射相对来说不良反应会多一些。

 

而由于静脉注射的药物是直接进入血液的,其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也就更大、更快。要知道,有些严重的过敏反应是会致命的。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输液(静脉注射)而丢了性命的人高达几十万。

 

 

所以,如果只是普通的疾病,尤其是小孩,能吃药解决就吃药,不用非得打针、输液。
 

最后,大家有什么好玩的打针经历,欢迎评论区交换故事,觉得文章有意思的话,点个赞吧~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微信图片_20240715145955.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本文由16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