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湿疹VS痱子,傻傻分不清?

阅读数 1.3万 点赞数 0

 

如果要问宝宝身上长什么最让家长头疼,湿疹、痱子之类的皮肤问题肯定榜上有名。

 

每到夏天,总能收到很多家长的咨询:

 

 

孩子遭罪,爸妈心疼。宝宝长痱子、湿疹了,究竟该怎样护理?能提前预防吗?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来好好讲讲。

 

今日主推好医生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因为乍一看都是皮肤上长了红疙瘩,还痒痒的,很多人会把痱子和湿疹当成一码事。

 

但从发病原因来看,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痱子,又称粟粒疹、热疹,是因汗管堵塞、汗液排出的过程不顺畅,进而引发的一种皮肤炎症。

 

夏季天气闷热潮湿,身体出汗多又不容易蒸发,汗液长时间滞留在汗腺导管里,容易把汗腺顶端的皮肤角质层细胞“泡肿”,从而堵住汗腺出口。

 

 

出口堵了,汗液排不出去,只能往周围的皮肤组织渗透,进入表皮或真皮后,就会形成一个个凸起的小水疱。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能长痱子,但儿童更常见,尤其是婴儿,这主要是因为婴儿出生后小汗腺导管还未发育完全或没有及时通畅。

 

 

由于湿疹的名字里带“湿”,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湿疹是因为“体内湿气太重”或“皮肤太湿”造成的。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湿疹很多时候是因为皮肤丢失水分太多引起的。

 

湿疹的“湿”,指的是皮肤有“渗出”倾向,简单来说就是皮肤会出现小水疱或流水的情况。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肩负着阻挡外界各种刺激物质(如细菌、真菌、病毒、过敏原等)侵袭机体以及阻止组织内各种营养物质、水分、电解质等流失的重任。

 

 

当皮肤屏障因为某些原因受损,如干燥、摩擦、感染等,水分流失增多,皮肤会变得干燥、脆弱,从而产生湿疹、炎症等问题。

 

此外,遗传、微生物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也可能会诱发湿疹。

 

病因不同,对应的治疗方法自然也不一样。如果把痱子和湿疹混为一谈,搞错了治疗方法,很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越治疗情况越严重。

 

 

 

 

 

 

一句话总结就是:湿疹一片片,痱子一粒粒

 

 

湿疹引起的皮肤发红,大多是成片出现,边界不太规则,表面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突起来的。

 

而痱子仔细看都是一粒粒的,界限清晰,不会成片连在一起。

 

按照严重程度,痱子又可以分为晶痱、红痱和脓痱3种。

 

 

 

湿疹一般持续时间都比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此外,长湿疹后,如果不及时进行保湿、用药处理,症状很难有改善,还容易越来越严重。

 

而痱子只要温度一降低,注意透气、减少出汗,哪怕不用药,短期内也能有所好转。

 

所以,如果你家宝宝长的是仅仅通过打开空调就能好转的皮疹,那一定是痱子。

 

 

痱子出现的部位一般相对固定,常出现在头部、脖子、腋下、腹股沟、屁屁、后背等容易出汗的部位,四肢一般很少长痱子。

 

反观湿疹,更容易出现在身体干燥、易摩擦的地方,即皮肤裸露处如脸颊、手肘、膝盖、腿部或脚上

 

 

 

湿疹发作时,人容易瘙痒难耐。这是因为干燥状态下,皮肤的屏障功能会变弱,神经末梢容易暴露,放大痒感,让人陷入“痒→抓→更痒”的恶性循环中,甚至产生继发感染。

 

痱子则是有些刺痛的感觉,有时会有瘙痒,但大多比较轻微

 

 

 

 

 

 

保湿!保湿!保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长湿疹的时候,一定勤用保湿霜,做到足量(厚厚抹一层)多次

 

如果湿疹情况严重的话,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激素药膏,一般以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也可能用到抗组胺药物

 

千万别乱用偏方,治疗效果不好就算了,万一导致皮疹恶化,那就得不偿失了。

 

 

方法也很简单,凉爽、干燥就够了。

 

天热时,尽量给宝宝穿透气性好、不带衣领及手脚口不封闭的宽松衣物,或者在方便的时候晾一晾皮肤,尤其是本身容易捂着的部位,例如脖子、胸背部。

 

给孩子洗澡时,水温不要太高,一般建议38℃或以下,轻轻擦洗,控制好力度,别把孩子皮肤擦红了。不洗澡的时候,可以偶尔用浸了凉水的干净毛巾给痱子区域降温。


 

如果痱子痒得厉害,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但要注意皮肤有破溃不可用,不建议使用爽身粉、痱子粉给孩子止痒

 

一方面是因为容易飞粉,宝宝吸入后有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窒息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痱子粉遇汗易结块,如果用量太多,反而会阻塞汗腺,加重长痱子情况。

 

痱子和湿疹都是儿童皮肤病中的常客,不想孩子“受罪”,家长平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护理,该开空调就开空调,该保湿就保湿。实在拿不准的话,请及时带宝宝正规就医诊治。

 

痱子、湿疹老不好,怎么办?

点击下图,预约名医

↓↓↓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1242_310.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本文由16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