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一谈论到自杀的话题
除了能听到人们对悲剧的唏嘘
还总是会听到一些
看似“逆耳忠言”实则刻薄的话语
殊不知那些自杀的人在自我结束生命前
曾有过多么煎熬的心理斗争
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解开
很多人对自杀人群存在的n个误解
今日主推好医生
更多好医生,请查看下文~
误解1:
你都不怕死,怎么还怕活着呢?
想必没有谁会无端地
把自己“磨练”成不怕死的模式
反之这些遇到困难的人初期一般
对死亡有恐惧感、有着求生的欲望
也想过解决掉这些问题
但因创伤过多、找不到彻底解决的方法
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只想找一个寻求解脱的方法
最终选择了自杀
他们甚至还会觉得这样做
能够减轻身边人的负担
误解2:
真没有责任心,没想过你家人吗?
选择自杀
就像按下一个无法撤回的“毁灭”按钮
在此之前,这些选择自杀的人
一般都已经考虑过父母家人朋友因素
他们早已在心里无数遍想过:
但因为内心世界彻底崩塌
最后决定让家人“长痛不如短痛”
甚至他们的父母还可能在
加速“自毁”进度出了“一份力”
误解3:
遇到事怎么也不跟父母老师说呢?
这么极端、玻璃心?
好消息:
这类人大多在此之前都有向外界求助过
坏消息:
但很多被当成玩笑、被忽视
甚至被指责或嘲笑
再加上学业/工作等繁重的压力
让复杂且叠加的层层问题最终压垮了他们
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
「突然」就自杀了
自杀,就好像大脑彻底崩溃后的
「自我毁灭」
寻求彻底的「解脱」
有时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而这并不是只有出现心理疾病后
才会做出的举动
当一个人精神压力超负荷的人自杀后
很多身边的人可能觉得:
“一直看他很难受,没想到还是……”
但当一个寻常的健康人突然自杀后
其他人基本会觉得极度意外
因为没有任何一点苗头
没法预防、阻止
2017年《自杀与威胁生命行为》期刊中
就有一篇论文说到
对30个尝试自杀的人的访谈
结果发现他们基本是短期内突然决定自杀
悲观绝望、走投无路
一时的想不开也会“冲动”自杀
幸运的是部分人会被理智拉回来
但那些来不及阻止的自杀行为
则最终酿成悲剧
想要预防又或是能够
及时把准备走上岔路的亲人朋友
拉回正轨
一定要正视他们的问题
因为你不知道眼前的他们
究竟是在饱受压力或心理疾病折磨
的时候假装没事
还是明明很生活平稳顺遂
却被一个突发的问题拉下深渊
①有什么征兆可以识别?
如果身边的朋友经常表达
自己很累、生活无趣
甚至用自杀开玩笑的频率突然增加
突然开始说一些很像在告别的话语
把重要的物品归还、送人等
就要注意是不是他们已经处在
精神崩溃的边缘
还值得注意的是身边健康的人
遇到突发恶性事件如家庭或
经济变故后的状态
要知道即使一个人平时再阳光积极
遇到重大打击同样可能心理防线被击溃
②怎么才能有效帮助他们?
第一重:倾听
即使性格合得来、经历相似
也很难完全体会对方的困境
在安慰前不妨先耐心倾听
不管你能否理解和感同身受
有时你的聆听可能意外地
让对方完全敞开心扉、发泄出来
虽然无法立马找到解决的方法
至少你知道了对方为什么苦恼
了解了问题才好制定“对策”
第二重:语言开导
这个开导并非想让你比心理咨询师还厉害
而是用轻松的沟通尝试和对方
一起思考还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
如果没有,可以问问对方:
你是不是想和我安静待一会儿呢
是不是就想来我这里说说话
有时不特意去做什么也能缓和他们的不适
第三重:找到/制造能让他留恋的东西
回想一下他喜欢什么?
是否曾说过想要养一只小猫小狗
却还没机会去认养
试试为其安排上梦寐以求的小宠物
而且抚摸宠物时候人体大脑分泌多巴胺
也有助于他们对抗糟糕的情绪和心理疾病
如果对方足够信任你
不妨尝试带他去看看医生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是能治好的
药物治疗、陪伴和关心都必不可少
若是屏幕前的你也有类似的心理状况
并且没有办法自己解决
感到很难熬
请一定要寻求外界的帮助
必要时可以求助专业医生
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节、治疗
希望在往后时间里
我们都可以及时帮助到身边那些即将陷入
又或正处在绝望困境的人
让他们慢慢地重新建立起
对生活的信心和渴望
如果屏幕前的你正处在崩溃中
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正在消逝
也请你相信:
总有温柔的光芒为你而亮
你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来说意义非凡
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你可以慢慢地重新感觉到
美好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