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被影视剧里这样的剧情感动过:
自己的亲人因为某些原因出事故,然而医生却一脸沉重的说:血库里血液不够。
此时父母、兄弟姐妹争相挽袖子喊:“抽我的血”。
或许剧情这样表达更能感动观众,可你不知道:输血是个很严谨的事情,尤其是“直系亲属不能相互输血”,是个很重要的医学常识。
今天,我们就聊聊输血那些事儿!
贫血、血液疾病...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其实关于对血液的探究,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那个时候,血液被赋予了许多非理性色彩。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血液也可以用来拯救人类生命和保障身体健康。
在西方,有通过静脉注射、水蛭吸血等方式治疗疾病,但这种方式风险比较大。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就是因为这种疗法,导致失血过多而死。
古代中国也有放血用以预防疾病的疗法,例如《内经》中的刺络法,它根据不同的病情,通过刺破人体特定部位放出适量的血液,达到活血理气的治疗目的,类似现在的拔火罐。
但血液用处最大的地方,是病人失血过多,需要输血保证生命活力的时候。
很久以前,成为一名母亲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许多年轻的妇女因分娩导致大出血,还没来得及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就离开了人世。
偶然之下,有人发现如果及时给这些失血过多的母亲输血,就可以挽救她们的生命,于是输血成了生孩子时的一种常规保护手段。
然而,在当时输血本身并不是一件绝对安全的治疗手段,充满了偶然和不确定性。
有的病人在输血后效果显著,也有部分人在几个月后去世了。
1900年,奥地利著名医学家、生理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决定找到答案,因此发现了血液的奥秘,从此掀开了人类输血史的新篇章...
Karl Landsteiner
卡尔·兰德斯坦纳医生先是制作了个人血液标本,来研究不同血液之间的影响。
实验中,兰德斯坦纳发现有的时候,这些血液样本有些混合是安全的,有的血液标本却无法融合。
通过近一步的研究,兰德斯坦纳发现:一些人的血液在接受另外的血液时,血液中的红细胞会相互吸引,而有一部分人的血液却不能相互吸引,会发生异常反应,从而危害人类生命。
这个发现让兰德斯坦纳大为震惊,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
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他发现了这些血液分为许多类型,于是他把表格中的血型命名为3种,分别是:A、B、O,这些相同类型的血液输血是安全、有效的,不同类型的血液反而会发生异常反应。
第二年,兰德斯坦纳的一个学生迪卡斯特劳(Avon Decastrello)在老师的研究基础之上,又发现一种新的血液,它不同于A、B、O型,其红细胞能够与A、B、O型血清发生反应,被命名为AB型。
兰德斯坦纳的研究,使输血成为救治生命的重要手段,而输血作为外科手术中重要的保障,也大大推动了外科学的进步。
19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向全球推广认同和使用A、B、O、AB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ABO血型分类。
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医生也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由于兰德斯坦纳医生的研究和发现,输血过程中因为血型不同而造成的意外几乎不会发生,因此也让大众形成了一个常识:只要血型一样,人和人之间都可以相互供血。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直系亲属之间的输血。
因为,影视作品中设计的亲属之间的输血煽情桥段,在现实生活中反而会适得其反,即使血型吻合,也不宜相互输血!
如有贫血、血液相关疾病,或者对输血存在疑惑,也可以点击下方卡片咨询医生~
贫血、血液疾病...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血液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尤其是一些人出了车祸、事故、吐血等情况,很多家属都会着急让医生给病人输血,在他们看来,只要输血就意味着病人能够得到救治。
实际上,输血虽然看似简单,却是一件非常严谨、复杂的事情,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
1
输血并非想做就做!
很多时候,病人或者家属看到自己流了很多血,就感觉自己非常缺血,需要输血才有安全感。实际上,由于血库的珍贵,输血并非想做就做,而是有一个标准去执行的。
一般来说,一次失血没有超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是可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不会对身体造成较大影响。
只有失血量超过15%时,身体才会发生明显的活动障碍和反应,此时才需要进行输血来维持身体基本运转。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做好!
对于医生一方来说,须知很多传染病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如果输血前不检测,万一输血后得了这些病,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输血前必须对病人进行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艾滋病等进行检查,以免发生传染病传播,害己害人。
其次,输血前需检测患者血型并进行复核,需分开抽血检测,避免“张冠李戴”,导致血型出错,常规检测主要有ABO血型及RH血型检测和红细胞抗体筛查。
最后,输血前主治医生应详尽告诉病人输血的风险,并告知可能输注的何种成份血制品,并请病人家属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3
患者和家属需要做好配合!
输血虽然简单,但每一步都不能出错,所以家属和病人千万不要着急,应该听从主治医生的指挥。
输血前,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及实验指标决定输哪种成分血及相应输血量,切勿想要补身体而要求输血,或者病人的家属强行要求输送“安慰血”、“人情血”。
患者应该如实告诉医生自己的病史,如以前是否输过血,有什么反应;妇女还应告知生育史;病人还要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Rh阴性还是阳性等。
血液是生命的“动力燃料”,它夜以继日地在血管里穿梭,保证了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尤其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来说,每一毫升血液都有可能关乎生死。
可你知道吗,有时候输血的病人往往因为血库没有对应血型的血液,在苦苦等待中错失救治机会。
因此,小编在此呼吁每一个看到本文的读者:
有能力就去参与献血!毕竟一次献血,就能挽救他人生命,而在自己需要用血时,也需要他人的捐献,这种利人利已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资料
1、Wagner FF, Flagella WA。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risk due to homozygous HLA haplotypes。Transfusion,1995;35:284.
2、《直系亲属间输血?这种感人的桥段弄不好会送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输血协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雍永芳.手术室输血护理安全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1):195-196.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End-
「有用就点赞哦」
王立新 深圳大学总医院
史宪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健康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