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生活不仅需要甜头,还要吃肉。
每每一想到吃肉,我的口水就“飞流直下三千尺”。
炸猪排、红烧肉、烤肠、狮子头、猪肉丸……“淳朴”的猪,总是能被做成各种花样的美食,真的不想做选择,只想轮番宠爱!
但同时猪肉也是饱含争议,比如争论不休的“致癌性”、“脂肪含量高会影响心脑血管”、猪肉绦虫致体内有无数虫卵……
面前的猪脚饭一下子就变得不香了
但话说回来,大家习以为常的猪肉大餐真的这么有“杀伤力”吗?
营养不均衡?
点击下图,预约名医
↓↓↓
众所周知,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不止是因为人口众多,更是因为猪肉在我国是肉类消费里的第一名。
杂食性的猪好养活,不拘于精细的饲料,一胎生个12头猪崽不是问题,个头还长得快,跟其他家畜比起来,性价比真的有十层楼那么高。
而且国内还会对猪进行阉割,所以大多没有猪骚味,加上我们各式菜系都有对猪肉餐品不同的理解和演绎,可口程度自然不用多说,这也是碾压国外猪肉的一大优势。
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对健康的审视,猪肉的安全性受到争议,坚持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吃猪”习惯开始受到抨击。
2015年,猪肉所属的红肉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为“疑似致癌2A级”,这也意味着红肉可能对人类有致癌性,一时间,对各类红肉以及猪肉的负面言论开始增多。
但目前从大众的消费习惯来看,还是割舍不下猪肉这种能够轻松拿捏的美味,为了让大家吃得更加安心,这里精心准备了一份食用猪的“说明书”!
抛开仍存疑的致癌性不说,猪的一些部位是真的不适合吃。
?肾上腺
猪的肾上腺是内分泌腺体,在肾的内侧边缘前方,也就是常被称为小腰子的部位,内含有大量内分泌激素、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
人吃了之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胃痛、头晕、心慌、恶心、乏力等症状。
?甲状腺
猪的甲状腺常被称为栗子肉,在它气管喉头的前下方。
里面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食用可能导致烦躁不安、恶心、心悸气短甚至心律失常的症状。
?病变的淋巴结
大家都知道淋巴结一般都藏着各种细菌,正常的淋巴结在烹饪熟后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
但是病变淋巴结则较为凶险,误食会导致人体中毒。一般在猪肉上呈现暗红色、黄色、灰色等,如果看到此类明显异变的组织,一定要清除掉。
下面说的这些部位,不是说不能吃,而是考虑到器官于体内的功能性,或位置的特殊性,不建议多吃,且一定更要烹饪到熟透。
猪颈肉
猪颈肉就是脖子肉,脖子上的淋巴结是其体内分布最多的地方,所以食用大量的猪颈肉,则“偶遇”淋巴结和病变淋巴结的概率会增加。
为了你的健康,香喷喷的炭烧猪颈肉还是偶尔吃吃吧!
猪肝
猪肝中富含大量的铁和维生素A,受很多人喜爱,其中让人担忧的是,它作为解毒器官所带来的风险。
但其实猪肝彻底煮熟后并不用担心所谓的“毒”,反而是其中含有大量的维A需要被注意,如果长时间大量食用猪肝导致维A补充过量,反而会出现头晕、恶心、视力模糊等急性中毒的症状。(成年人一次性摄入约5斤的量)
放到平时,如果每天吃2.5两的猪肝,吃上几个月,可能会导致慢性中毒,可就真的“肝”不动了。
猪大肠
大肠作为便便的“栖息地”,细菌和寄生虫都是它的“长期租客”,所以食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并且彻底煮熟来保证食材的安全性。
且大肠上的脂肪含量较高,建议三高人群还是离远一些,普通人偶尔吃吃过嘴瘾问题不大。
猪肉加工食品
小时候迷恋的各种肉肠、家家户户能吃上好几个月的腌肉、腊肉,都不适合作为日常饮食的选择。
这些腌制、加工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汇聚,简直就像在开party,这种方式致癌的“锅”,猪肉可不背!
大家平时挑选猪肉的时候,记得向这些方向看齐:
在新鲜的这个大前提下,担心“吃得太肥”的朋友可以选择一些脂肪含量相对低的部位:
猪肉不同于很多有“刺身文化”的肉,它们的烹饪做法必须做到全熟,日常从健康清淡饮食的角度来看,建议多采用水煮、蒸煮的方法,掌握好火候的烤猪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榨”肉中的脂肪含量。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说法,推荐每天的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在120-200g,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食用猪肉最佳的量为50-75g/天。
大家可以再结合自己的喜好来调整摄入量,再搭配好足够量的素菜,做好荤素搭配,拥有更加健壮的体魄,也就可以有更长的时间享受到更多的美味佳肴。
而营养不均衡导致出现各种身体的小插曲的时候,可以及时求助营养科的医生,让我们的身体及时“回到正轨”。
点击下图,立即预约
↓↓↓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