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走近好医生
康复,是一门新生且庞大的医学,它涉及人体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康复医学不断发展,中医康复医生也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除了中医独特的疗效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医不仅仅是简单救死扶伤的事情,而是涵盖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诸多领域。中医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的保健治疗方法更适合个体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
接下来,小六为大家介绍一位来自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的主任中医师——金远林。他不仅是医院的领军人物,更是广东省名中医。
他扎根于中医30余年,以其卓越的医术和深厚的学术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致力于通过中医疗法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
肩周炎、腱鞘炎、关节损伤、骨质疏松症、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头痛、失眠、眩晕、中风偏瘫(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面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荨麻疹、湿疹;慢性胃肠炎、慢性咳嗽、月经不调、妇科炎症、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备孕、减肥;鼻咽癌、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子宫癌等恶性肿瘤手术、化疗、放疗后的中医康复。
在金远林青年时,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十年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风气混乱,思想意识乱序,幸运的是,1978年恢复高考了。经历这十年动荡的人,都渴望社会的稳定,追求安稳的生活。对于当时的情况而言,选择医学专业将为金远林带来稳定的职业机会,同时又能实现自我社会价值,这一初衷无疑是朴素而纯粹的,对己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那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大量奇装异服和流行音乐等西方文化迅速渗透到国内,对许多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考学时,学习外来文化的声音特别多,一部分人对西医课程更加感兴趣,都想接触新鲜的外来文化,觉得中医课程相对单调乏味。
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医学的金远林并没有随波逐流,反而觉得中医是国粹,坚信中医是民族的瑰宝,自己更应该投身其中,去学习、去传承。不管中医再晦涩难懂,他也毫不动摇地决定要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谈起那段中医启蒙,他表示一切还得源于他成长过程中的经历。
“小时候在农村,当时不管谁家有个两病三痛的,几乎都会寻求找村医或者赤脚大夫的帮助,很少有人会去到医院。那时候的医生几乎都是中医为主导,比如抓一些中草药回去煎熬成中药喝,或者采用中草药外敷患处,亦或者是用一下放血、针灸之类的中医治疗技法。总之那时候使用西药的人很少,耳濡目染下,受中医熏陶的多。”金远林耐心地和我们分享着他的过去。
说着说着,金远林还给我们说起了家里人和中医的故事。原来在金远林10岁时,他的弟弟患上了“癞痢头”,头皮多处起脓水疮,流黄水,瘙痒难忍,甚至水流到哪里就烂到哪里。对此,特地去了镇里的医院就诊,但依旧没多大改善,最后不折腾了,去生产大队找赤脚医生开点药,没想到医生用中草药一周就治好了。
“回忆起那个时刻,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赤脚医生让我弟弟用野菊花煎水擦洗患处,然而那时正值初春,野菊花都没开花呢,但我抱着不放弃的心态,和家人把野菊花的根、茎、叶,连根拔起,放置大锅里煮,就这样,我们坚持给弟弟洗了一周,伤口就完全愈合了。不仅只有这一个例子,家里人生病,用中药、用偏方治愈的案例还有很多......”金远林回忆道。
中草药作为中医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放眼过去,家家户户都应该感叹过中草药的神奇。这样的例子金远林和我们分享了许多,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赤脚医生用中医治愈了许许多多的生命,也将中医深深的根植在人们心中,也成为金远林选择中医作为前进方向的初衷。他想着,人生天地间,必期有用于世,成为一位帮助他人的医生,正是有用于世。
从医30余年来,金远林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和创新,从临床到科研均取得良好成就。他是广东省名中医,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多年来,研制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颈、肩、腰、膝等关节疼痛性疾病。近20年,潜心学习国医大师刘嘉湘治疗恶性肿瘤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通过临床实践,提出祛瘀生新理论,自制金氏乌麻膏、配合中药、针灸、刺络药物罐、刮痧疗法等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谈及自己在中医路上的成长之路,除了分享自己的所“悟”所得之外,金远林提及最多的就是老师们的名字,以及老一辈的言传身教。茫茫学海中执帆掌舵,迢迢医路上治病救人。一位医生的成才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良师的身影自然也不能缺席。
大学毕业时金远林以优异的成绩被留在湖北中医学院针灸系《针灸医籍选》教研室任教,成为教研室最年轻的老师。在教研室里,主任卢顺德是该校当时唯一的针灸正教授,他祖传中医,熟读经典,临床功底深厚。为了多和卢顺德学习,金远林总是主动协助卢教师的工作,借着机会以频繁地出入卢教授家,看着卢教授接诊,接触一例又一例的病例,因此得到了快速的成长,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读研究生期间,金远林师从全国著名针灸学家孙国杰教授,承袭了教授为医的严谨态度和严苛标准,并在教授的指导下,熟读中医经典,对中医各家学说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开阔了中医思路和医学视野。
医德与师德齐芳,恩师们的指引让青年时期的金远林少走了许多弯路,不止学成了一身本领,更树立了正确的执业观念,卢教授特别遵从《淮南子》“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的思想,在临床中,特别强调顾护脾胃功能,这个思想对金远林后来在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宝贵的收获也由金远林传承了下来,并转化为润泽新一代“后浪”们的珍贵养分。
医疗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医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只有一颗救人治病的心是不够的,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真正所需要的。得遇恩师自然是幸事,但医生需要长期甚至是终身的学习,保持求知欲与积极的学习观才是持续进步的根本。
金远林深知要成为一名好医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仅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过硬的本领,独到的业务技能。因此,他积极适应并融入医学领域的创新进程,不断更新学识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数年来,他把所有的空闲时间全用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中医,把新技术、新方法再用到临床。白天在接诊中遇到困惑,晚上便翻专著、查资料、找验方,常常忙到深夜。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金远林不仅在自身上保持着继续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还始终保持着对国内外中医药技术新进展和新动态的高度关注,时刻紧跟行业的最新发展,将所学到的最新知识及时与整个团队分享,希望能够激发出团队成员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不仅如此,他深知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为了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他经常给下级医生亲自示范针灸治疗的技巧和方法,以展示如何产生更好的疗效。
“因为临床的需要,做医生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每天都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当荣誉越来越多时,责任也就越来越重。在康复科,技术越好病人就会越多,遇到的疑难杂病也就越多。对于解决不了的疾病,一定要想办法去解决、去钻研。当然,这可能也是我的性格使然,因为我不喜欢退缩,甚至愈战愈勇,所以对于没有解决或者有疑问的,我一定会深入其中,去钻研清楚。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疾病,要有不同的思路。不要怕病人多,每个病人都能帮助医生成长,因为有病例,才会有成长与进步。”金远林说道。
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以误世。惟有大善之心,方能济世救人,大爱无疆,吾辈之道也。这是金远林的胸怀和境界,也是他的素质和修养。
在金远林的努力带领下,深圳市宝安中医院康复科一路快速发展。从区医学重点学科到市的重点学科,再到省重点学科,再到国家的重点学科,现在已经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中医康复科。全科现有100余人,其中包括拥有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康复理疗师团队、推拿师团队、艾灸师团队等,形成了医、护、治一体的康复医学专业团队,以保证对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疗服务。
金远林擅长颈肩腰腿痛和中风病的疾病治疗,精通各种中医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他表示治疗过程中运用独特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至关重要。
“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等多种方法,然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对患者而言是很重要的。中医强调每一种治疗方法都应具备独特的中医优势,只有如此,才能取得卓越的治疗效果,让患者真正受益。现在医院的每一种治疗方法,我们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力求将疗效发挥到极致,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点击下方图片预约
↓ ↓ ↓
中医康复有依赖性吗?恢复之后还需要继续康复吗?
A:中医康复不存在依赖性的问题。
中医康复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对解除或减轻人体各种功能障碍和人体疼痛是有独到之处。有一些人虽然没有病,但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偶尔也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这种情况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来进行康复。
中医康复有着养生“治未病”的原则,治未病有两大模块“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在中医理论基础上提出“防治并重”原则,注重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对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手段。
长期喝中药会不会对肝不好?
A: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它都有副作用,如果长期服用或服用不当,就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有些药物需要在肝脏内分解代谢,用药不当会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脏的健康。尤其是长期用药,给肝脏的负担更重。建议在用药如果超过三个月以上,最好是去医院检测肝功能。
针灸留针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吗?
A: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针灸也不例外,针灸治疗疾病有留针时间,并不是留针越久越好。在实际中具体留针时间,还是要看医生对针灸的认识,以及疾病的情况和患者的个体素质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