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马谭源|让‘核’技术真正照亮患者生活

阅读数 8883 点赞数 0
李含模.jpg
 

 

 

 

走近好医生

提起“核医学科”,有的人表示一头雾水,甚至从没听说过;有的人谈“核”色变,恐惧“核”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核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在医学上的应用尤为神奇。在今天,核医学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在核医学领域,有这么一位医生,他四十年躬身耕耘、精益求精,是无数病人眼中的“恩人”“好大夫”。2018年他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退休后前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创办发展核医学科,他始终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想为更多患者服务,并希望带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核医学科走向更高更远的医学舞台,他就是马谭源医生。

 

1
专家简介

 

企业微信截图_17020170866615.png
马谭源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核医学科

 
 
擅长

SPECT/CT常见疾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断,包括冠心病心肌灌注情况评估,肾脏相关疾病的肾功能评价,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核素治疗如甲亢的I131治疗、锶89治疗骨转移、云克治疗。

 

2
医生故事
 

本次专访,我们将医生的故事与通俗易懂的知识相结合,将大众心目中严肃遥远的医者形象还原为他们的原本样貌,让大众看见白袍下的故事,将深奥晦涩的医学知识变成患者及大众听得懂的医学科普内容。

 

01.医者仁心,“核”你同行

核医学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在诊断、治疗和研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不仅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深入了解疾病机制、药物研发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其中,核医学医生以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提供了先进、安全的核医学诊疗技术。

 

马谭源,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曾任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有着丰富的核医学临床专业的经验。从事核医学专业40余年,马谭源一直专注于临床核医学的研究与应用。“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临床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在甲状腺疾病,肿瘤、冠心病、肾脏疾病等显像诊断以及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瘤等治疗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马谭源介绍道。

 

谈及选择核医学科的契机,马谭源笑着道:“我一开始从事的是外科医生,但我特别关注医学前沿科学和最新动态,喜欢探索未知领域,而核医学科正是一个新兴科学,是我的兴趣所在。另外,国际上核医学学科发展迅速,但它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很慢,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推动该学科的发展。”

 

据了解,我国目前设置核医学科的医院约有1000余家,而美国有10万家左右,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核医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推动我国核医学的发展,从医以来,马谭源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推动核医学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40载。在这个过程中,他秉持着坚定的医学道德,持续学习进修,不断提升自己,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优质的医疗关怀,马谭源也因此成为全国知名的核医学专家。

 

2141699856884_.pic_hd(1).jpg

 

02.让‘核’技术真正照亮患者生活

2018年,马谭源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退休,一路南下旅游来到深圳,他震惊发现,经济如此发达的深圳,医学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核医学科在深圳没有得到推广发展,全市仅有2台PET/CT 仪器,没有一家医院设置核医学科。

 

看到这种现状,为了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核医学诊疗的新方法,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2019年,马谭源决定加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并从零开始建设核医学科。筹建初期,核医学科只有马谭源一个人,他也迎难而上,开设了核医学专科门诊,开始接诊病人。

 

同年,在马谭源的推动下,第一届中华医学会深圳核医学院专业成立。如今经过5年的发展,深圳的PET/CT 设备由之前的2台发展为现在的16台左右。据马谭源介绍,PET/CT 设备是极其昂贵的医疗设备,顶级的PET/CT 机甚至可达上千万一台。而PET/CT 机对于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辅助医生明确分期,制定对应的手术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可能。

 

马谭源分享了发生在自己亲戚身上的事,该患者在20年前做了肝移植手术,在术后做了肿瘤标志物监测。3年后,IFP监测值达到60+,远超正常标准值20。马谭源听说后,认为肯定是肿瘤转移了,建议亲戚通过PET/CT 检查进行确认。亲戚听从建议后前往北京的医院进行PET/CT 检查后,发现他肺上的SUV很高,而且病灶仅有5毫米,很容易被忽视掉。正是此次PET/CT 检查的及时发现,避免了癌细胞进一步的肺部转移,患者也通过及时治疗,直到现在也很健康。

 

在核医学科的道路上,多年来,马谭源始终践行着“医乃仁术,无德不立”的从医理念,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服务,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肯定,收获了许多锦旗与称赞。

 

2131699856882_.pic.jpg

 

03.加强科普宣教工作,不再谈“核”色变

马谭源利用核医学帮助各类疾病患者摆脱了疾病困扰,诊疗中却发现,许多人对放射性核素依旧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做了核医学检查,就会对身体产生损伤甚至发生癌变。于是,“以诊治疾病为目的进行核医学检查是安全的”这一主题的科普和健康指导贯穿在马谭源的日常工作中,面对患者的担忧和疑虑,耐心细致地解惑释疑。

 

马谭源强调,核医学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医院都是在做好患者防护、严格遵守剂量限值的情况下安全使用的,“在中国,冠心病的死亡病例仅次于癌症患者。而心肌灌注显像(ECT)是用来评估心脏冠心病程度的核心测试之一。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患者的治疗都有很大的益处。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医生可以评估患者心脏的血液灌注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冠心病的存在和程度。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肌功能,预测心脏事件的风险,指导临床决策,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马谭源进一步解释道,在病种上,核医学可应用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精准诊疗。总结起来,核医学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助于早诊早治,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选择了医生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和终身科研。核医学既有诊断,也有治疗,还有科学研究,其定位是全科医学,因此核医学医生也应是全科医生,要涉猎各类疾病知识,培养宽厚的临床和学术功底,善于用核医学方法分析疾病,并给出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方案。

 

40年来,马谭源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力,通过文献、学术会议、同行交流等多种方式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作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马谭源在不断学习吸收前沿技术的同时,也承担起了带领新医生快速成长的责任。

 

他通过言传身教向青年医生展示了核医学科的医生不只是写报告、看片子,高水平的核医学医生应该是一名研究型医生,能够将基于临床需求的科学研究贯彻到核医学临床实践中去,以此提升核医学诊疗水平,助力精准医疗。

 

“临床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在看片子时会有不同的专业角度和重点。临床医生主要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来解读影像,以辅助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而影像科医生则专注于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会对影像进行专业的解读和诊断,以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因此,虽然都是“看片子”,但两者的关注点和解读角度是不同的。”马谭源解释道。

 

马谭源也建议青年医生要建立系统性的医学思维,不能光看片子,看图说话,而是要结合患者情况来判断。马谭源讲述了前天为一位患者做检查的经历。该患者89岁,因全身骨头疼前往医院看病,骨科诊断其为痛风,让其做进一步的CT检查。而马谭源在做检查时发现,该患者不是痛风的表现,反而是胃性肿瘤的转移,还是恶性肿瘤。马谭源特地喊来患者询问既往病史,原来该患者之前患过肺癌,此次也是癌症转移的结果。而这次诊疗的及时发现,也让患者及其女儿对马谭源连连感谢。

 

出于对医学、对生命的敬畏,马谭源严谨地对待每一位患者,40余年兢兢业业,马谭源不仅对自我高要求,也时常教育年轻医生及研究生:“我们要坚持从医初心、不忘医者使命,在钻研医术的同时,坚守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让‘核’技术真正照亮患者生活。”

 

 

点击下方图片预约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马谭源.jpg

 

3
常见问题科普Q&A
 

 

Q

核医学检查结束之后体内的放射性水平,会对密切接触的周围人造成影响吗?

 

A:核医学科是有放射性的,包括CT都是有放射性,但这个是在允许范围内的。比如说乘坐也是有辐射,但是微乎其微的,核医学科也是如此,对于患者来讲,这个量是很小的,几乎不造成影响的。

 

现在6岁以上的孩童做核医学检查是不受限制的。6岁以上的孩童在检查时,距离仪器在一米以上,基本上就没什么影响。核医学检查的射线穿透力是需要极其紧贴的,图像才能清晰,说明离得远图像质量就不好,所以它的辐射力很弱。

 

本文由16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