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专访魏盘妹医生: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做到真正为病人着想

阅读数 2.3万 点赞数 0

 

很多老百姓看病就觉得老医生才有技术,或者说有很多职称头衔的医生才有技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医生的临床实力和年资、头衔并没有这么强的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魏盘妹 主治医生

 

160每周进行优质科普医生的评选,获得第66期“科普之星”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乳腺外科、高年资主治医师、魏盘妹。

外科学(乳腺肿瘤外科)硕士,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乳腺专科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青年乳腺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2010年就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10-2013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

师从中国著名乳腺癌专家苏逢锡教授,专门从事乳腺肿瘤筛查及诊断,外科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等临床工作,同时参与多项临床科学研究工作。

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尤其对乳腺癌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十分高的患者管理能力,擅长乳腺良性肿瘤微创切除及传统切除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乳腺癌皮下腺体切除+硅胶假体重建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副乳切除术,乳头重建手术等。

2013-2015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事乳腺癌临床工作,2015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甲乳外科从事乳腺专科工作。

 

魏医生的科普生动有趣,兼具专业与趣味,5句一个幽默梗,10句一个知识点,在轻松愉快中,获取靠谱的医学知识,减少健康误区,看完受益匪浅,甚至能省下好几万!

今天,医小二也邀请了魏医生进行了线上专访,借此将她的科普心得及从医经历分享给大家。

 

1、对您来说,创作科普最有趣/有价值的是什么?

因为我的门诊患者大多数都是年轻的女性,这些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比如乳腺疼痛,乳腺增生等问题,患者对乳腺疾病的误解等,我很想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所以在门诊看病的时候,除了解释疾病,还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宣教,几乎每个患者都要重复这些工作,非常辛苦,于是想到了写科普,这样,我在看完病后,直接把科普推给患者,患者看完以后几乎没什么更大的疑问了,这对患者而言帮助很大,对我而言,既达到了科普目的,也大大的减少了工作量。

 

2、您什么时候开始写科普?怎么想到在160写科普?

想写科普很久了,特别是随着门诊患者越来越多却有很多共同问题的时候,以前是非常忙碌,抽不出时间,最近时间比较充裕,就抽出时间来写了,160是非常大的挂号平台,特别在深圳地区,直接对接医院的挂号平台,用户量非常大,我的患者很多都是160挂号的,因此我想如果我把科普放在160平台,估计会惠及较多的患者。

 

3、您的门诊患者知道您在写科普吗?您会有意引导患者多读科普、提高健康意识吗?

据我调查,很多160挂号的患者会收到平台自动推送的科普,但是这些患者并没有意识点开来看,所以经常要在诊后问患者看了科普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科普这个事情,于是我又要教他们怎么去打开160进入医生个人主页去看科普文章,获得关于乳腺疾病的科学知识。

总而言之,很多患者并没有很好的健康意识,这个需要我们医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宣教,也需要160平台在这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推送。

 

4、您对现如今医生打造个人医生品牌持有什么观点?

我认为医生就是要注重个人品牌的建设,因为现在的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很多老百姓看病就觉得老医生才有技术,或者说有很多职称头衔的医生才有技术,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医生的临床实力和年资、头衔并没有这么强的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对于年轻医生而言,怎么去让病人认可,那就是塑造个人品牌了,做一个接地气的被病人需要的医生就是医生的价值,这种需求度越高,其价值就越大。

 

5、您从医多少年了?当初是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从医10年,因为我小时候体弱多病,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外教问我: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我当时没思考就直接说了“to be a doctor”, 然后当医生这个想法就在脑子里萌芽了,高考志愿毫不犹豫地填了中山医学院。

本科毕业后,发现自己对外科很感兴趣,特别是乳腺外科,觉得非做这个专业不可,要不然就不做医生了,于是考了苏逢锡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也就是在苏逢锡教授的言传身教下磨练了三年,使我对乳腺专业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乳腺疾病不只是病,更涉及人文,心理,社会,伦理,哲学,美学等方方面面的领域,非常值得探索,因此,作为一个乳腺外科医生,我是非常非常热爱这个专业,很想尽自己最大的能耐来帮助更多的患者特别是乳腺癌患者。

 

6、您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有没有哪个时刻让您最为感动?

从医10年,很辛苦,付出很多,但是在病人治好以后,由衷地感谢我们的时候,我会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记得2年前有一个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肿瘤长得像菜花那么大,烂了,剧痛,恶臭无比,如果不治疗,等待患者的就是死亡。

当时病人只交了五百块钱住院费,没有家属和朋友,我给她打了化疗,在借钱,续医保,慈善基金帮助下,这个患者完成了我给她定的所有治疗计划,竟然治愈了,这个患者感觉重生了。

现在这个患者术后2年了,依然健康,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积极生活。

这个患者治疗期间逢人便说:“魏医生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专门救我的”,这个时刻是最让我感动的

即使现在,我们仍然保持联系,我想这个患者的继续健在,就是我当初所有辛苦付出的价值所在。

 

7、您认为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

我是一名医生,但是我也有生病当患者的时候,在我当患者的时候,我最希望医生给我最诚恳的帮助,希望医生给我做医疗决定的时候是从病患的角度出发的,这样我才有安全感。

那反过来,当我担任医生角色的时候,我对患者谈话,给予治疗建议和决策的时候,就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做到真正为病人着想,这样容易取得患者信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少走弯路。

因此对一个医生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品德就是要善良,要真的为病人着想!

 

8、您对国家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持什么观点?

赞同并支持,很多非常优秀的医生,特别是大型教学医院里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往往一个执业点限制了流量,很多外地患者非常难以看到这些医生,多点执业,可以让更多患者受益,也可以通过技术传播帮助更多的医疗平台技术水平的提高。

 

魏医生的科普精选:

1、乳腺增生是个假病?(←点击可跳转原文)

2、排毒!排毒!燃烧你的人民币!

3、哪有神马“摸摸大”!别再迷信

 

往期科普冠军:

160“科普之星”第65期冠军:小天使的守望者,吴香兰(←点击可跳转)

160“科普之星”第64期冠军:送子观音,罗江萍教授

160“科普之星”第63期冠军:神外名医,张波主任

160“科普之星”第62期冠军:形神兼备 汪海滨

160“科普之星”第61期冠军:专解男题,袁轶峰

160“科普之星”第60期冠军:糖尿病足克星,王建华

160“科普之星”第59期冠军:助孕圣手,祁淑英

160“科普之星”第58期冠军:呵护运动健康,姚志城

160“科普之星”第57期冠军:仁术驱癌,陈玉英教授

160“科普之星”第56期冠军:风湿圣手,叶志中

160“科普之星”第55期冠军:用心治痔,冯桂成

160“科普之星”第54期冠军:风湿克星,曾惠琼

160“科普之星”第53期冠军:医美博士,刘江波

160“科普之星”第52期冠军:儿骨守护人,郑志刚副教授

查看更多科普之星(←点击可跳转)

声明:

1. 每周科普之星是根据医生们的科普文章数据(发文量、阅读量、点赞量、收藏量)综合评定而来,仅代表医生的科普能力,不构成就医建议。

2. 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医生日常接诊量却十分有限,为帮助更多人正确了解疾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们用一颗颗仁爱之心,创作科普惠及大众,在此,感谢医生们的科普精神。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健康160所有。

 

本文由16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快来点个赞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